本篇文章1812字,读完约5分钟
环境知识竞赛。(数据照片)
学校经营的快乐农场。(数据照片)
环境教育走廊。陈松
在生态环境“世界上最好”的柯桥区吕夏镇,有一所非常“绿色”的小学:厕所用天然井水冲洗,在水槽和便池中循环使用,每年节约近450吨水;在环境教育走廊设置鱼缸,由儿童管理,并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在校园里开辟一个“快乐农场”,小学生成为“庄稼汉”,体验种植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这所让孩子们拥抱自然的学校是吕夏镇中心小学。学校的“绿色实践”持续了24年,八位校长“转述”了生态环境教育,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化。
教育改革吹响“绿色号角”
故事开始于1995年夏天,当时正值教育改革。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吕夏镇中心小学作为山区小学,教育基础薄弱,难以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改革,必须从现有资源中寻找突破口."当时的校长洪志明把注意力转向了校园外面。他从吕夏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因地制宜地开设了“生态教育实验研究”课题,提出了“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改革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构建生态教育模式”的改革思路。
为了改革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洪志明从“渗透”这个词开始。例如,在研究爷爷森林的时候,我们可以强调森林在战胜水、干旱和风灾方面的作用;在研究小蝌蚪寻找母亲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学生青蛙可以预防和控制害虫,并且是人类的朋友。此外,通过课外活动,如绘画和书法小组,学生也可以被引导写和描绘生态。
构建生态教育模式是一项系统而持续的工程。如果我们把它比作一棵树,那么生态环境教育就是骨干,道德、智慧、体格、美丽和劳动就是枝叶。主干通过血液与枝叶相连,从而达到开枝散叶的效果。1995年,“生态课”正式开始;1997年,校报《绿色明天》诞生,儿童生态研究所成立;1998年,地方教材《生态建设读本》出版……生态环境教育体系逐渐完善。
校园处处蕴含生态理念
自1995年以来,吕夏镇中心小学已有8名校长,该校已迁至新校区,但生态环境教育的接力运行仍在继续。
生态厕所是学校的环保参观点。门口装饰着绿色的藤蔓和盆景,地板干净整洁,几乎没有气味。学校道德教育负责人周建国表示,2015年8月,学校投入近20万元进行“厕所革命”。除了立面改造和室内装修,还安装了节能便池冲洗器和智能马桶冲洗器。冲厕所的水来自学校后花园的井水。洗手槽与小便池相通,洗手水可二次循环使用。
囤积、播种、填充、浇水...校园里的“快乐农场”种植了10多种蔬菜,如土豆、大蒜和藜蒿。周建国透露,老校园曾经有一个“生态公园”,里面有葡萄架、鸟笼、鱼缸、养殖笼和各种花草,既有趣又有趣。如今,在新校区开设的“快乐农场”,教师带领学生体验种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劳动技能和观察能力,还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在环境教育走廊里,有一排班级采用的鱼缸,孩子们会定期换水来清理和观察记录;在“快乐农场”旁边的树林里,有许多小木屋,它们是学生们精心为鸟做的巢;在学校食堂,有序的排队、安静的行走、干净的餐桌和光盘的动作已经成为常见的景观;在每个教室里,用垃圾分类交换的肉质植物装饰漂亮空个房间…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
"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校长李亚红告诉我们,从今年开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大美夏日游”,将地域生态、历史文化融入生态环境教育,让孩子们在毕业后还能记得乡愁。
目前,学校已初步编制了《寻竹记》、《茶香》、《古桥碳画》、《岳古村落》、《聆听古今夏日跋涉》等教材。在后续工作中,还将编写主题教材,如古诗词、古井、古树、古庙和与夏季踏足有关的古道。"一至六年级的孩子将有相应的教材."李亚红说。
近年来,校外社会调查在学生中很受欢迎。这项活动由儿童生态研究所领导,学生们根据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来宣布他们自己的研究者。看到“走进李安东村感受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调查方案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除了问卷调查,还有一个实地调查。他们详细记录了调查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并给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探索和发现获得启发式教育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影响他未来的言行。”李亚红说。
在过去的两天里,李亚红还在规划一个新的计划:将生态环境教育与吕夏美丽乡村的推广相结合,让“吕夏十二景”所在的村庄的孩子们做导游。那时,我们可以和吕夏镇党委政府合作,让孩子们向游客介绍他们的家乡。
边肖:黄
标题:八项原则传递生态教育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jy/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