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5字,读完约2分钟

昨天,在嵊州八宝集团全封闭式智能工厂的车间里,又一批蚕宝宝生长了28天,结出了又白又肥又密的茧。到今天为止,第一批鲜茧已经采摘。这意味着年产1万吨鲜茧的蚕桑装配线已经成功投产,历时近七年的工厂化蚕桑工程终于实现了从实验室到车间的革命性飞跃,改写了世界蚕桑发展史。

巴别的工业化养蚕改写了世界养蚕史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桑树和养蚕的国家。5000多年来,养蚕农民一直保持着依赖天气的传统生产方式。工厂化养蚕是指将蚕种置于无菌恒温环境中,饲喂人工饲料完成生长周期,消除对新鲜桑叶的需求,完全摆脱养蚕对季节和气候的依赖,实现日常滚动生产。20世纪60年代,日本首次在实验室用人工饲料实现养蚕,而中国在80年代开始这项研究,但一直未能实现大规模生产。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巴别首席科学家孟说,巴别蚕业产业化的成功,为实现蚕茧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巴别的工业化养蚕改写了世界养蚕史

对贝比集团董事长金耀来说,工厂养蚕一直是他的“梦想”。贝比是中国领带行业的领导者,也是中国最大的高档面料制造商,每年消耗超过1300吨丝绸。该企业成立20多年来,丝绸价格从每吨10多万元涨到了每吨40万元。每次丝绸价格波动,都会引起行业震荡,甚至影响企业的生死。金瑶说,这个“梦”是被逼出来的。

巴别的工业化养蚕改写了世界养蚕史

贝比花了七年时间追逐梦想,一期工程投资5.6亿元,研发投资1.5亿元。在研发过程中,我们与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开展了技术合作,自主研发了育种、防病、饲养等系统和设备,并成功申请了几十项国家专利。工业养蚕面临许多技术问题,如品种培育、饲料配方、疾病防治、机械设备、自动控制等。尤其是由于饲料成本高,被称为“面粉比面包贵”,这是最大的障碍。为此,R&D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技术创新,最终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使得工厂蚕桑利润空。

巴别的工业化养蚕改写了世界养蚕史

中国是一个丝绸大国,丝绸产量占世界的70%。近年来,由于土地、劳动力等因素的制约,丝绸生产进入了下行通道。作为中国的丝绸高地,浙江的丝绸年产量从全盛时期的10万吨急剧下降到近几年的2万吨左右。巴别工业蚕桑项目成功投产,生产的丝绸质量达到国家5A标准,不仅改变了供应方的产量和质量,也为丝绸生产节约了土地和劳动力。据了解,二期投资20亿元的项目也将启动,年产鲜茧10万吨,生丝1.3万吨。

巴别的工业化养蚕改写了世界养蚕史

边肖:何月儿陈郑钧杜世民

标题:巴别的工业化养蚕改写了世界养蚕史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