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60字,读完约10分钟
如何铺地毯?什么样的垃圾桶?咖啡茶馆在哪里?.....不久前,当我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时,潘建华的脑海里充满了这些“细节”。
潘建华告诉我们,正是这些“小事”决定了一场盛大活动的质量。作为柯桥区会展业发展办公室主任,他口中的盛会是指在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纺织博览会。
今天,2018绍兴柯桥春季纺织博览会隆重开幕。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纺织参展商太多,为了满足这些企业的场地需求,筹备委员会不得不重新安排同时举办多年的纺织机械展览会。
一个成功的展览需要强有力的工业支持。繁荣的纺织博览会背后是中国纺织城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市场集群支撑。
三十年前,它从自发形成的“布街”开始,到了已经初具规模的“纺织市场”,再到了现代的“国际纺织之都”……通过纺织博览会,我们可以找到纺织城蝴蝶变化的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河边的一条布街悄然出现,这是中国纺织城最早的雏形。
升起一块布,画出新的蓝图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全球,绍兴许多地方掀起了商品经济的大潮。
那时,绍兴县的柯桥和花社,到处都是织布机。由农民组成的供销团队向全国各地销售大量当地生产的聚酯织物。
为了方便买卖,柯桥出现了一些路边摊,并自发形成了一条布街。这也是中国纺织城的雏形。
1986年,为了避光避雨,人们在布街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陋的交易市场,但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纺织品贸易需求。
1988年10月1日,浙江省最大的室内专业市场——绍兴纺织品市场诞生了。那一年,27岁的傅家禄和一群乐清人来到柯桥,成为第一个进入纺织市场的布商。随即,来自四川、江苏、福建和安徽的布商也涌入柯桥。
这些外国布商就像“鲶鱼”,激活了纺织城的水。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纺织品市场上商店的租金上涨。
傅家璐清楚地记得,1988年,绍兴轻纺城一家商铺六年使用权的租金是6000元。1990年,绍兴县拍卖了新建的东贸易区186家商铺的6年使用权。一家18平方米的店铺,起拍价为9万元,在39轮标语牌拍卖后,被一名福建商人以25.5万元的价格拍卖。
随着商铺租金的不断上涨,纺织城作为一个面料集散地,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傅家璐表示,纺织城一定会有其他市场的面料,纺织城也会有其他市场没有的面料。1992年前后,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生产了一种印花布,并立即通过广东市场将其引入纺织城。
1992年,纺织品市场交易额达到16.6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品交易市场。同年6月,绍兴纺织市场正式更名为“中国纺织城”。
纺织城的繁荣促进了绍兴纺织工业的崛起。傅家璐,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纺织城,迅速积累了个人财富。当时,绍兴县的一位领导在公开场合说:“这座纺织城的每一寸地方都挂满了耀眼的铜板,每一个脑袋都充满了赚钱的想象力,这为神话创造了无数财富,也造就了许多现代企业家。”
1993年5月,中国第一家依托大市场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纺织城发展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4年,“纺织城”被国务院列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百个试点单位。
1997年,“纺织城”上市交易。至此,中国纺织城已基本成型。
1988年10月,“绍兴纺织市场”建成并开业。(照片由柯桥区中国纺织城建设管理委员会提供。)
扩大产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空
仅仅几年时间,纺织品市场就编织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贸易网络。
2000年前后,在国内需求市场疲软、自营进出口门槛降低的背景下,一些布商向国外销售布匹,纺织城对外贸易繁荣。“亚洲第一布市”的美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家的商人。2003年,我第一次来到柯桥,被市场入口处进进出出的异国面孔深深震撼。在他们的背后,一家外国企业在中国轻纺城的常驻代表办事处促进了中国轻纺城“买世界,卖世界”愿望的实现。
外商聚集释放的一个信号是中国纺织城日益国际化。显然,在适应世贸组织国际游戏规则的过程中,中国纺织城已经站在了与世界市场共呼吸的焦点。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之风已经吹进了纺织市场。起初,电脑的主要功能是让布料商消磨时间,但不久之后,企业主发现,由互联网建立的“虚拟市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贸易海洋。
结果,纺织品市场的计算机数量激增。2002年,在整个纺织城市场上,只有不到40个家庭拥有电脑。仅一年后,建立在纺织品市场基础上的全球纺织品网络就拥有了3万多名成员。企业主通过网络电缆向他们从未见过的客户发送织物。
电子商务在纺织城蓬勃发展。截至2017年,网上纺织城注册会员达到206万人,企业会员达到62万人,其中87700家店铺开通了交易功能,营业额超过320亿元。
随着现代化、公司化和电子化交易方式的出现,越来越多新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纺织城正在酝酿一场重大变革。2006年4月,绍兴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纺织城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城”的目标定位,纺织城“二次创业”正式启动。
现在看来,“二次创业”对中国纺织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今,在柯桥老城区外的金柯桥大道上,摩天大楼林立,大量的外贸公司和海外代表处就驻扎在这里。在过去,“交通和成千上万的商人聚集”的场景已经被安静的现代公司和实时在线国际贸易所取代。这是中国纺织城“二次创业”的缩影。
在此期间,科东仓储配套区、国际会展中心、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配套项目也相继建成,为纺织城形成“南方传统贸易区、北方市场创新区、中部国际贸易区、西部原材料先导区、东部物流配套区”五个平台的市场集群格局奠定了基础。
2007年10月21日,商务部授权中国纺织城在柯桥发布中国首个纺织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进一步巩固了柯桥纺织产业发展话语权。
转型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纺织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质化、低成本竞争和创新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中国纺织城的发展,市场急需转型。
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正在寻求创新和变革。在政府的引导下,柯桥正在吹着创造之风。在创意楼和科创楼设立创意设计区,成为各类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的创意舞台。2009年,柯桥为创意产业发展设立了200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打造国际纺织创意中心。
2008年,当纺织博览会被提升为全国性展会时,纺织博览会首次以“时尚、品质、绿色”为主题,通过展会风向标的作用,积极引导当地纺织企业注重创意设计、品质提升和绿色环保。近年来,柯桥纺织博览会与柯桥时装周有机结合,使纺织与时尚产业能够充分融合互补。
这些想法很快被参展商和买家所吸收。绍兴一天夏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飞表示,过去,关键词主要集中在展会、商家和订单上,而现在,纺织博览会的关键词已经变成了时装秀、新技术展示和新材料发布。过去,纺织博览会给顾客的感觉是“买最便宜的布去柯桥”,而现在是“买最时尚的面料去柯桥”。
2016年,中国第一个纺织时尚指数“中国柯桥时尚指数”向全球发布,标志着柯桥已经掌握了纺织领域的时尚话语权。
蓬勃发展的时尚创意产业为柯桥纺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年,在纺织行业创意设计基地,1200多名设计师设计了4万多种图案,设计了2000多种服装和家纺,服务了9000批企业,带动下游企业销售额达到239.66亿元。
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会展经济的繁荣。目前,柯桥国际会展中心每年举办12场与纺织行业相关的专业展览。纺织博览会、窗帘布展、柯桥坯布纺织新材料展等展会不仅带来了可观的订单,也在柯桥聚集了大量的人气。这些商人的到来促进了餐饮、住宿和旅游的消费,促进了柯桥服务业的繁荣。
作为时尚风向标,“20年”纺织博览会充满了惊喜和活力。潘建华说,2018年流行的颜色紫罗兰被作为展览的主题颜色。"在未来,每一个纺织品交易会都将采用今年流行的颜色."此外,纺织博览会还在买方证书中植入芯片,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买方轨迹,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市场智能、产业时尚、城市国际化和纺织城的发展方向呼应了柯桥区努力打造“国际时尚之都”的梦想。
在纺织博览会期间,25家海外媒体将通过他们的镜头向世界介绍纺织城。在他们的解释中,有许多这样的话:时尚而现代的纺织城有28000多个商业家庭和9700多个活跃的贸易公司,经营着40000多种纺织面料,每天有100000人的客流量和5500多名专业买家驻扎在国外...
1986年,夏克式绍兴纺织品市场。
■天启
在不断变化中促进发展
从布街到国际纺织之都,在过去的30年里,纺织城创造了商品市场发展的奇迹,书写了一个工业创造财富的神话。纺织城的成功在于紧跟改革,与时俱进,在变革中实现提升和发展。
纺织城的诞生是由一群农民推动的,带有短缺经济时代的烙印。此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中国纺织城走上了不断变革和升级的道路。从贴牌生产到R&D设计,掌握行业话语权;从线下市场到网上纺织城,再到跨境电子商务;从国内贸易到对外贸易,再到“一带一路”...纺织城积极引领经济发展趋势,在不断的自我革命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今天的纺织城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最大纺织品集散地。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专业市场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特别是近年来,商品贸易的转型、消费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品牌意识的觉醒,使得大型纺织市场面临严峻挑战。
新旧动能的转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危机意识推动新的发展势头。在一些企业和布商哀叹压力的同时,更多的企业和布商利用新经济和新模式带来的新机遇,不断进行自我转型。因此,在中国纺织城,创意经济正在发展,时尚产业正在繁荣,跨境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
总是有冲击和挑战。如果你不想被市场淘汰,你必须有能力随时改变,跟上市场的节奏,引领行业与时俱进。也许这就是中国纺织城30年历史和转型的方向。
:许李成陈文华
标题:纺织城:一块布上的交响乐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