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5字,读完约7分钟
拥抱杭州湾,绍兴唱起了新时代的城市协奏曲。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都市区是现代浙江的发展极”。这一判断开启了浙江城市化进程的新篇章,指引了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新方向。
随着“全市下棋”的节奏,绍兴加快打破空的原有壁垒,抓住杭甬一体化机遇,积极融入大都市圈建设,寻求将其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借船出海,借梯子登高。双方的“双城计划”使这座位于杭州湾南岸的千年古城和东方水城与杭州、宁波携手谱写都市发展的新格局。
绘制大城市的地图
大城市是大都市区的基本单位。建设大城市是绍兴融入都市圈的必由之路。
4月18日,新城市行政中心正式开放,这是绍兴建设中的标志性事件。城市投资集团的负责人王战军站在梅山的山顶上,看着南方,感慨万千,“短短几年,镜湖已经从一个农业区变成了绍兴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教育中心”。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量的金融企业在这里落户,大学城和国家科技城等教育资源在这里聚集。镜湖就像“绍兴版华尔街”,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高端元素聚集在镜湖打造城市中心,意味着绍兴这个2500多年没有改变城市面貌的城市,终于从殷珊时代进入镜湖时代,这也标志着绍兴大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张。
大都市区是大城市的基础,是融入大都市区的先决条件。2013年,绍兴县和上虞市区划后,绍兴市区总面积达到2942平方公里,超过宁波,仅次于杭州,是温州的两倍多。绍兴成为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这为绍兴城市能源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2月14日,群仙路东延一期工程从粤兴路至国道329线的柯桥、岳城、上虞段竣工通车。这条路被称为“三区融合第一路”。4月18日,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正式载客,从越城城际站到上虞城际站仅需21分钟。新干线西距钱清、柯桥、东至上虞一亭,全长64公里,是“三地城际服务”的首选。目前,绍兴已开始建设三条智能高速公路,即粤东路、二环北路和329国道(城市段),环城高速公路也在规划中。这些道路网络将使这三个地区来来去去更快,整合更深。
交通扩大了城市框架,公共服务使这三个地区有血有肉。去年,绍兴三区统一实施了三项医疗保险政策,19个部门的202项政府服务项目在同一个城市管理,三区的19所公立高中实施了“三区招生”。将来,越来越多的此类公共资源将在三个地区之间共享。
在大城市的框架下,“双城计划”将三区发展、全市协调发展、古城与新城联动发展融为一体,带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
凭借这种向心力,绍兴正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围绕“城市向北,旅游向南延伸,沿江开发,向多个方向扩张,成为杭州与宁波之间的新兴大城市”的战略定位,推进全市生产力的再分配和各种必要资源的优化重组。
新的左右模式
大都市区需要城市间的沟通、融合和互动,杭甬一体化为绍兴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杭州和宁波之间,一条全长161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经进入建设初期。这条设计时速超过12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后,从绍兴到杭州和宁波只需20分钟。这将使绍兴与杭州、宁波的互动更加频繁,三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今年,绍兴仍然有许多东西方相连的伟大事物。在西部,柯桥计划投资57.8亿元,开通连接萧山的13条通道,推进杭绍交通一体化,杭绍城际轨道交通9个区段也正在全面推进。东起杭甬运河东线(绍兴至宁波镇海港)将开通500吨级船舶,曹娥江中上游“二门一水道”工程将启动,成为绍兴内河与宁波港连接的主要通道。绍兴、杭州、宁波之间的“一小时交通圈”已初步形成,周边城市通过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连接起来。
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了绍兴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了双方的新格局。
离杭州只有一条河的店口镇诞生于林航工业园区,这是诸暨的一个样板园区,南接杭州,北接杭州。去年,杭州都市区引进65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在上虞,宁波北仑区的许多汽车工业企业都在那里建立了加工基地。在嵊州国际会展中心,去年开业的宁波保税区嵊州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已成为全市最大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
在人才、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绍兴与杭州、宁波的互动与合作也在加快。
努力吸引人才和技能到宁波,杭州。诸暨和保江在杭州西部科技走廊、杭州(滨江)高新区和宁波新材料科技城设立了“异地”孵化器。同时,杭州、绍兴、宁波也在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共同提升旅游品牌,共同推出优惠政策,实施共同目的地营销。
"杭州、邵雍和宁波的产业互补性很强."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杭州湾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杭州的信息经济一枝独秀,宁波在港口、大型石化产业等方面优势明显。以纺织业为代表的绍兴传统优势产业在世界上拥有强大的话语权,绍兴滨海产业集群与杭州大江东产业集群和宁波杭州湾产业集群相邻,平台广阔。“可以说,这种互补性正在加速形成三地协同的新格局,三地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分享同样的城市待遇
大都市区的建设不仅需要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还需要城市的有机整合。
“绍兴位于杭州宁波市中心。这是连接两地的天然纽带。这三个地方属于宁少平的原始地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民间交流。”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绍兴也是杭州都市协调办公室和浙东经济合作办公室的成员。三地在交通互联、产业协调发展、民生互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研究表明,绍兴和杭州、绍兴和宁波的城市化指数居全省第一位。这证明绍兴在都市圈建设方面有着先天的良好基础。”
新昌与宁波合作建设的秦村水库是都市圈建设中区域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作为浙江省唯一的跨流域调水和跨区域合作水利工程,该水库于去年建成。今年正常蓄水后,每年可向宁波提供1.26亿立方米的优质水。
教育是杭州和绍兴共享资源的典范。近年来,绍兴充分利用杭州高校的溢出效应,引进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A&F大学济阳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浙江庶人大学阳信桥校区在绍兴办学,建立优质学校联合测试机制,不断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
无差别的公共服务是人们对同一城市大都市地区待遇的最真实的理解。
绍兴与杭州、宁波开通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卡通”业务,9家医院实现了全省异地就医网络的直接结算;诸暨开通的杭州同城“诸暨卡”已广泛应用于杭州主城区的地铁、公交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道路停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杭州同凯特的商户;在体育方面,即将到来的2022年杭州亚运会,绍兴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和中国轻纺城体育中心体育馆将分别承办一些篮球和排球项目
“大都市区是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间资源和要素最佳配置的结果。这种搭配的核心是共享公共资源和服务。”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赵秀芳认为,在都市圈建设中,绍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城市共赢发展,逐步缩小与周边先进城市的差距,通过杭州与宁波的融合发展,开辟新天地。
:金、头领
标题:[拥抱大湾区发展绍兴]都市圈:世界是新的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