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7字,读完约4分钟
积极培育“无浪费文化”,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绍兴应该弥补哪些不足来创建一个“无垃圾城市”?从事“环境教育”7年的环保主义者建议 2020-05-20 14:35
来源: 李小虹是绍兴慈济环境教育基地的领导者之一。七年来,她一直活跃在环保公益事业的第一线。最近,她欣喜地发现,绍兴“无垃圾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与“源头清理、分类利用”的环保理念是一致的。“根据我推广‘垃圾分类’的经验,绍兴应该把文化和精神工作作为建设‘无垃圾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她说。
公众的观念正在改变
绍兴被选为“无废城”的试点之一,这是出乎意料的,但也是合理的李小虹说。一方面,她没想到这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会来得这么快;另一方面,她真的觉得绍兴有条件创造一个“无垃圾城市”。
“七年前,当我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回收时,许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如今,居民的素质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李小虹递上一份统计表,显示2017年和2018年,绍兴慈济环境教育基地只有4次对外交流活动,而2019年,对外交流活动多达19次。
“今年有几所学校邀请我们去讲课,明年肯定会很忙。”李小虹微笑着补充道:“忙碌是一件好事,这表明我们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今年,绍兴慈济环境教育基地又增加了一项任务——推广“无废城”的“绍兴经验”。他说:「展览板最近刚展开,内容包括『无废物城市』的概念、对『无废物城市』建设的政策诠释及相关措施。与“生活垃圾分类”相比,“无垃圾城市”的概念更大,涉及范围更广,我们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李小虹说。
杭州之旅受到了启发
最近的一次杭州之旅让李小虹非常感动:当她去杭州农村的亲戚家拜访时,女主人递给她两个垃圾桶——一个是“干垃圾”,另一个是“湿垃圾”。“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自觉,她说政府(部门)、志愿者和村干部反复强调,经常监督,并逐渐养成习惯。也就是说,经过科普教育,杭州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深入人心。”说到这里,李小虹的话题转到了“杭州的这种做法,也可以为绍兴建设‘无垃圾城市’提供借鉴”。通过科普教育,公众可以充分认识到建设“无废城”的重要意义,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感受到这一点,李小虹在展板的显眼位置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建设‘无废城’的演员。”“建设‘无垃圾城市’是一项美丽而艰巨的事业。施工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李小虹说。
如何培养“无浪费文化”
那么,如何激发公众参与“无垃圾城市”建设的热情,从被动接受到自觉行为呢?
“我们必须把文化和精神工作作为一项关键任务,探索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崇尚自然的朴素生活态度,促进‘无浪费时尚’的形成。”在这方面,李小虹举例说,“我们已经做了七年的‘垃圾分类’工作。在最初的四年里,我们定期从某个地方收集生活垃圾,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和回收,这产生了有限的影响。2017年,我们有了一个特殊的教育基地,并主动与外界沟通,去学校、企业和社区讲课。”在此期间,李小虹清楚地感觉到情况正在改善——越来越多的组织邀请他们来讲课。“这意味着随着推广的深入,‘垃圾分类’文化正在慢慢形成。”李小虹建议,合格的社区、学校和企业不妨腾出一个空间,作为“无废物城市”的宣传教育园,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无废物文化”培养成自己的文化,使“无废物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这方面,我市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通过制定标准,推进‘无废物细胞’创建,培育‘无废物文化’,全面营造政府有效引导、企业自觉实施、公众积极参与的氛围,最终实现所有废物产生企业行动、所有公众参与的‘无废物城市’建设模式。”这是市生态环境局最近在总结材料中写的一段话。
边肖:陈冰夷雷艳萍
标题:积极培育“无浪费文化”,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