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2字,读完约3分钟
“老刘来了!”“老刘好!”.....4月23日,当刘成伦进入阳川村时,许多村民纷纷向他打招呼,甚至七八十岁的人都称他为“老刘”。刘成伦笑着解释道:“我出生于1973年,今年47岁。然而,村里的人喜欢叫我老刘。听着听着,我感到亲切,我觉得这个头衔是村民们的信任。”
刘成伦和杨传存的故事应该是五年前的事了。2015年6月,在岳城区东圃街司法厅工作的刘成伦正式成为阳川村的常驻指导员。起初,刘成伦对杨川村的情况非常担心:村里遗留的问题很多,村里两个委员会的战斗力不强,各项工作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全镇对村容等许多评价都被记了下来。
"这些问题必须一个接一个地解决,举起袖子欢呼吧!"刘成伦告诉我,他是山东青岛人。他从小在这个村子里出生和长大。他知道农村人既简单又善良,并且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一个村庄想变得好,它必须有一个好的团队"。有了这个信念,刘成伦积极帮助村委会寻找和选拔优秀的村干部,逐步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村领导班子。在这样一个“火车头”的带领下,阳川村“焕然一新”。如今,阳川村党员干部紧密团结,村风民俗完全改变,村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700万元,成为五星级村、健康村和小康示范村。
五年来,刘成伦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驻地干部,只要他维护公共利益,公正合理地处理村民的纠纷和矛盾,不仅能妥善解决问题,还能赢得村民的信任。一位村干部告诉我,在阳川村有一个村民,他曾经听别人的挑衅,想找点麻烦,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总是反对村干部。一天,村民的儿子和别人发生了争执,想找老刘来调解,但他担心老刘有偏见。他没想到的是,刘成伦公正地处理这件事,维护了儿子的权益。这一事件使村民对老刘非常感激,并逐渐改变了态度。之后,他积极向前冲,成为了村里的积极分子。在阳川村,这种“落后”和“先进”的例子仍然很多。刘成伦说:“不要低估他们。变化之后,它似乎真的变成了一个人。不仅官员们的主动性很强,村干部们也无处不在。”当被问及做群众工作的法宝时,刘成伦说:“关键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驻地干部一轮换,刘成伦就主动向上级一再申请在阳川村“呆”五年。关键是不情愿。刘成伦不愿意放弃熟悉的村民,而村民们更不愿意放弃他们真诚的老刘。当被问及刘成伦的下一个目标时,他说:“我想带领大家为省级民主法治村而奋斗,并继续谱写新的篇章。”
:王候伟英
标题:“老刘”的下一个目标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