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24字,读完约15分钟
本期主持人钟
尽管肺炎在COVID-19中流行的真相仍有待观察,但人们一致认为肺炎的爆发与野生动物高度相关。从17年前的SRAS到今年的COVID-19肺炎,有一个事实:当人类打破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时,他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反击。
因此,面对COVID-19全球爆发的肺炎,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事实上,中国古代智者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天人合一和尊重自然。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并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自然,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尊重自然的价值。
事实上,面对自然,人类是非常渺小的。自然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存在了,甚至野生动物和病毒的生命链也比人类历史要长得多。作为自然界成千上万生物中的一员,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尊重、尊重、改造和保护自然,人类才能繁荣,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然而,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人类自称是万物的精神力量,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性的、粗放式的开发和超负荷的需求,这大大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甘地说过:“自然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但它不能满足我们的贪婪。”对自然的掠夺异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如果人类不敬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面对大自然的报复,人类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多年积累的经济发展成果可能会被摧毁。人类必须恢复对自然的敬畏,抑制非理性的欲望,并根据自然规律调整自己与自然互动的行为,从而回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正确轨道。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而形成全社会的行为准则。目前,我们应该真诚地尊重自然法则,感激大自然的恩赐,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善待自然界的生物,拒绝非法交易和吃野生动物。我们还应重视保护自然,提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治水、治气、治土、垃圾分类、建设美好家园等多种措施,真正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最正确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如眼睛,对待生态环境如生命”。这样,人类就能生活在一个蓝天、青山、碧水的美丽环境中。
敬畏自然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切而脆弱的,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和生命,警惕恐惧和克制。
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病使得今年的春节非常平静。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闭门思考”的机会。
多年来,绍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活,保护和禁食野生动物的宣传不断。通过宣传,公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知道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但要付诸实施并不容易,也不容易。在此背景下,我认为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显示,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和环保实践领域存在“高意识、低实践”。当然,也有一些因素,如配套措施不足,但它们都与公众积累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归根结底,是因为生态文明的缺乏。
这种流行病就像一堂关于“人与自然”的公开课。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你不能出去?”“为什么会有这么讨厌的病毒?”“我们怎样才能战胜病毒?”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引导我们的孩子理解这个重要的社会事件的根源,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密切和脆弱的,我们应该害怕自然和生命,害怕和克制。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发展观的要求,也应该是全人类从这场无烟的战争“流行病”中吸取的教训。
为了提高生态文明的质量,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牢记这一点,并在实践中加以实施。从社会角度来看,要通过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海洋日等各种大众化、通俗易懂的宣传实践活动,加快形成浓厚的生态道德建设社会氛围。从每个公民的角度来看,要自觉增强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改变习俗,改掉不良习惯,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努力践行更加科学、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面对严峻的疫情,我们应该从痛苦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保护生态环境如眼睛,善待生态环境如生命”。(许靖金整理)
依法保护野生动物
市人大代表、柯桥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胡:善待野生动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和体现。
把人类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就像动物和植物一样,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我认为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也许是因为巨大的人类基础以及人口进化、城市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影响,人类无意识地将自己视为自然的主人,想要支配和掠夺自然中的其他生命群体。然而,正是因为人类在进化上具有优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言权,所以他们应该善待野生动物,这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和体现。
疫情爆发后,各行各业都掀起了一场关于野生动物的热议,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空前有所上升。然而,在这种热潮下,我们应该关注2003年非典中各行各业的觉醒和反思,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正如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是,人类不能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为了保持疫情的预警效果,我们必须采取实际行动。目前,国家层面已决定进一步补充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也建议扩大法律调整范围,将保护范围扩大至其他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区域生态平衡的野生动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消除食用野生动物不良习惯、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决定》,这是法治水平上的一大进步,对加强执法、禁止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指南。在此基础上,建议地方政府加快立法工作,在社会各个方面实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就个别市民而言,我个人建议,首先,他们不应购买或食用任何野生动物,随意饲养野生动物,以及穿上由野生动物毛皮制成的衣服,例如毛皮和貂皮。如发现出售野生动物的违法现象,发现各种侵害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违法行为,要主动向主管部门报告。此外,我不建议开展野生动物放生活动,这相当于鼓励捕捉伪装的野生动物。政府部门或非政府组织在做好宣传的同时,可以适当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整理)
组成垃圾分类的短板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法律系系主任、CPPCC委员涂表示:利用大数据智能手段实现投递主体的自动识别和跟踪,迫使市民提高生活垃圾投递质量。
在疫情期间,口罩成为全民抗击疫情的最重要的材料,但如何处置用过的口罩成为公众的一大考验。虽然市卫生委和市综合执法局先后发布了《公告》和正式通知文件,对不同地区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排放有明确的规定,但实施效果一般。可以说,这一流行病暴露出的生活垃圾运送管理方面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问题在于需要提高人们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识。从源头上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是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能力的关键。然而,现实是“先混合后分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例如,许多市民把口罩和厨房垃圾一起扔在家里,这在当前的特定时期是非常不安全的,这也将导致在随后的收集、分类和处理生活垃圾中产生可避免的成本。
第二个问题在于,责任主体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根据《浙江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物业服务企业负责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但目前,我市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实践中主要由社区承担。依靠社会来把握一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另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精神。此外,还存在分类广泛、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逐一克服和完善。
垃圾分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我建议,首先,政府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基层单位、行业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应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实际行动能力;其次,为落实责任主体的责任,行业委员会或业主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时,应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内容达成一致,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未履行责任的物业服务企业的处罚力度;此外,利用大数据智能手段实现对投递主体的自动识别和跟踪,通过监管的形式,迫使公众提高生活垃圾投递质量。(整理)
美丽家园的建设不能停止
岳城区闫涛街京口村党委书记俞建刚:只有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青山绿水才能成为金山银山。
当疫情突然发生时,环境污染的任何死角都可能成为细菌的滋生地。为了最大限度地遏制疫情蔓延,京口村把改善环境卫生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投入战斗,在全民参与下,迅速展开了一场“防疫+环境卫生”的突击战。
围绕“清理、整顿、管理”三个关键词,营造“人人讲卫生、全民动员、预防疫情”的浓厚氛围。“清理”的重点是清理垃圾和杂物,组织动员村民彻底清理村庄周围、道路两侧、庭院内外的垃圾和杂物,清除污水坑,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诚信”是指增加垃圾清运的频率和强度,实现日产日清,集中清运废弃口罩,防止二次污染;“管理”是指加强对公厕卫生和垃圾分类的管理和保护。公共厕所的重点区域每天消毒两次,所有垃圾分类员和监督员都有值班,以减少传播的隐患。
防疫与建设美丽家园相辅相成。美丽洁净的新农村能为防疫和控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在防疫和控制的帮助下,村民可以被迫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在农村,在城市也是如此。因此,在处理城乡环境卫生时,我们不应该“几乎做到”,而必须涵盖所有领域,做到准确到位,不应该让任何死角成为病毒的温床。同时,要引导和督促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组织开展“美丽庭院”、“美丽走廊”、“美丽村庄”、“美丽社区”等活动,从小家庭到每个人,构筑一系列防控疫情的卫生防线,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共同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
即使疫情结束,美丽家园的建设也不会停止。因为只有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青山绿水才能变成金山银山。目前,我们的京口村正在进一步推进优美的建筑,以更高的标准改善村庄的整体面貌;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云水京口”品牌,向更多人展示京口之美。这样,美丽的京口将更有活力和效果。(许靖金整理)
环境治理也应该“无病可治”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委员杜立新应该从更高的维度、更广的视角、更广的视角来看待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
疫情爆发后,武汉社会治理的“缺位”被公众暴露出来,这当然涉及到管理的诸多方面,但在生态环境领域,我们也需要有深刻的自我反思:
就理解而言,我们真的把生态环境工程当成生命工程了吗?从根本上说,疫情的爆发是人与自然矛盾尖锐而不可调和的爆发。作为城市生态环境领域的管理者和执法者,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地位,端正我们的态度。在实践中,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我们能否保持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能否在现有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覆盖下真正做到“治病救人”?空气体、水和土壤的各个处理环节是否有遗漏?这不仅是污染防治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要求。
目前,我市环境质量空气体、地表水和饮用水源保持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未受疫情影响,这是我们在环境治理中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结果。这是“治病”的关键。与此同时,疫情对加强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应从“防病”的要求出发,从长远角度看待生态环境安全。
3月初,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对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明确要求,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体现,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结合《意见》的实施,我们应该跳出“污染”,谈谈环境治理。我们不应只关注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单一层面,而应关注现代化进程中肉眼可见的“污染”。相反,我们应该从更高的维度、更广的视角、更广的视野来看待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的工作格局,并不断地工作,(整理)
微博和微博
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疾病的爆发都是因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人们不应陶醉于征服自然的喜悦之中。每当他们征服自然,自然就会报复人类。康德说:我们对自然思考得越深、越久,它们激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大、越大,充满我们的内心。自从COVID-19肺炎爆发以来,人们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要再伤害自然”的声音也值得记录,因为灾难的根源是人类不知道如何敬畏自然!
-@松散的拥抱妈妈
天地万物在大自然中和平相处。如果人们没有信仰来约束自己,他们至少应该对自然和生命有敬畏。
—— @夏河
这是地球对人类无尽发展的回应,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
-@英国报业姐妹
人们视病毒为恶魔,但它存在于自然界,是自然界用来平衡生态的一种微生物。
—— @四月不是白色的
从营养价值的角度来看,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没有什么区别,它们既不能延长寿命,也不能永远保持青春。然而,由于人们的贪婪和无知,他们向野生动物伸出了黑手。结果是大自然的报复可能会迟到,但它永远不会缺席!
—— @全球宠物之旅
几千年来,人类从未成为自然的真正主人,也永远不会成为;相反,自然一直是人类行为的评判者。
-@表观遗传学笔记
谁鞭策谁来推动四大运动会,谁就能让一切都快乐,自然地休息。自然有自己的生态规律,人类作为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攻击。
-@巫山是云
在所有经济发展都是基础的时代,人们可能会忘记他们周围有许多新鲜的生命,他们正在默默地成长、孕育和奉献他们的一生。只有当人类偶尔停下来休息时,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的美丽,以及他们带给我们的对生命和美丽的赞美和渴望。不要伤害大自然中那些美丽的生物。
-@小旅馆的黄昏
我希望在脱离危险后,我们都能够真正清醒,并把它当作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次机会。
-@只进口猴子
在整个地球被摧毁后,没有一个团体会赢。
—— @樱花·闫妍·Xi
美国著名自然写作作家爱德华·艾比曾经说过:“自然不是奢侈品,而是人类精神的必需品。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就像水和面包一样。很久以前,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当我们开始建造高耸入云的建筑时,我们与自然的联系逐渐消失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和信息,我们的大脑总是在无疲劳地运转。不难想象,我们的身体、大脑和灵魂都感到疲惫和不适。如果我们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放慢生活节奏,走进大自然,也许你会发现与大自然联系的意义——大自然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活力,缓解身心压力。
——摘自《酷脑科学》专栏
(整理)
边肖:雷延平
标题:这一“流行病”时刻的启示⑤生态观:在自然面前,人类是非常渺小的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