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0字,读完约2分钟
这个网站新闻“这块绿色的大小麦长得太快了,看起来很舒服!”昨天早上,郑春根在嵊州市三街镇长桥畈见到他时,正在除草施肥。他告诉我今年种了200亩小麦,比去年增加了100亩。“长桥屯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最近已经竣工,今后不用担心汛期对农作物的影响。”郑春根高兴地说道。
常桥畈位于三界镇常桥村,占地约3000亩,是嵊州市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由于地势低、灌溉渠道老化、排水困难等问题,长桥畈在汛期经常发生灾害,给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郑亚新,一个长桥的村干部,告诉我们水稻和小麦是长桥的主要农作物。如果稻田淹水严重,平均亩产量可达100~150公斤;然而,当小麦成熟到了汛期,灾难的后果就更加严重了。除了农作物,水产养殖也不容乐观。六年前,郑春根承包了35亩稻田养泥鳅。泥鳅在成熟前连续四年被水冲走,经济损失达35万元。
农民很难过,干部很担心。近年来,三界镇和长桥村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目前,在天房东侧有一条约5米宽的机耕道,道外有一条运河。郑亚新告诉我,吉梗路本来又矮又窄,只有一辆拖拉机能通过,在汛期很容易被冲走,造成渠水倒流到农田里。后来,该村决定投资重建道路,不仅要拓宽和加高,还要保护内部,最后还要堵住倒灌的河水
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解决排水问题,天坛仍存在内涝隐患。经过积极努力,2017年三界镇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长桥畈被列入其中。长桥畈改造工程投资约800万元,主要改造排灌渠、机耕道、排水站等基础设施。该项目于去年12月完成。
郑亚新介绍说,在田地中间一条新装修的南北向排水沟道上,“排水沟道本来就窄得多,泥多草多。现在一切都好了,淤泥被清除了,河道表面被加宽了,两岸仍在修建。这足以排水。”一条流向排水通道北部的东西向大河道也已疏浚和修建。大运河向西流入长桥河,在交汇处有一个排水站。郑亚新介绍,对排水站进行了改造,不仅增强了排水功能,还实现了长桥河、排水站与农田之间的回流,解决了旱季灌溉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旱涝无忧。
据了解,长桥畈已重建7.8公里的排灌渠和7.6公里的机耕道,并拆除和重建了一个排水站。三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桥畈改造后,排水功能得到加强,基本道路得到改善,为实施机械化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通讯员沈乃灿黄
标题:长桥,水,美丽的田野,肥料,3000亩,旱涝保收。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