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8字,读完约4分钟
新中国成立前,这位老人正在介绍鞍山村
今年夏天,诸暨市大柳县鞍山自然村退休老党员何最难忘的事情之一就是村里正在建设的革命纪念馆。
贺方浩,87岁,是一名有65年党史的老党员。他退休前在乔峰镇政府工作。几十年来,老年人心中总是有一种“红色”情结。因为老人的家乡鞍山自然村曾经是一个红色基地。从1939年到1941年,中共诸暨县委秘密办公室在他家中成立,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村史资料。近年来,不顾晚年,撰写了数万字的乡村革命斗争史,并率先修建了革命纪念亭。他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将革命传统教育代代相传。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隐藏着一个区域
80多年前的革命历史
鞍山自然村是一个坐落在山脚下的小山村,有着大约500年的历史。鲜为人知的是,它还记录了80多年前的红色革命历史。
何方浩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前,鞍山村只有20多个家庭。早在1937年,党组织就派何志平等党员到村里开展革命工作。贺的父亲贺很快就和何志祥成了好朋友。“在朱者赤附近”,何阿牛早在1938年8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他加入了村里的另外两位同志,并在村里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因为村子四面环山,所以隐蔽性好,群众基础好。1939年4月,中共诸暨县委秘密机关迁至何家中。同年5月,中共宁邵特委在他家里召开了一次特别党代会。
何方浩说他当时大约五六岁。虽然他很年轻,但他依稀记得人们经常在家里来来去去。当时,诸暨县委书记张广和他的家人在他家里住了一年多,并以此为据点领导革命活动,建立隐蔽根据地。为了避免猜疑,张广的家人宣布他们是亲戚。何方浩说他从小就和何志祥很亲近,称他为叔叔。每次何志祥来村里,他总是和他呆在一起。
1947年,何志祥去世。那时候,碰巧在读中学。当消息传来时,整个村庄都非常悲伤。此后,村民们化悲痛为力量,秘密开展支持肖进支队的活动,自发捐款,并购买雨伞、鞋子和肥皂支持肖进支队。何方浩回忆说,何志祥死前曾在家里住了两个晚上。因此,当时他家里有手电筒、钢笔等文物,现在陈列在诸暨革命烈士纪念馆。
晚年回到家乡
只是为了写红色村庄的历史
作为红色根据地,鞍山村的五位同志献出了生命。虽然革命历史已经过去了80多年,但这些红色的记忆却深深地铭刻在何的脑海里,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
方浩说,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富裕,但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农村的革命历史知之甚少。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村史资料,引导年轻人重温革命历史,继承先人的光荣传统,他退休后开始整理大柳贤村的革命资料。
为了便于工作,何三年前从诸暨市搬回了老家。他拜访了活着的老同志,收集了10多箱材料。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数万字的《刘闲村革命斗争史》,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大柳树村的革命斗争史。
何方浩说,为了确保历史的绝对真实性,他仔细查阅了资料,不厌其烦地反复核实。老人说村里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多。在撰写斗争史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事件需要进一步核实。九十年代,他给定居杭州的张广同志写了许多信。那时,他只记得他在家里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但他不知道会议是什么,也不知道哪些主要领导人参加了会议。张广逐一回答了他的问题。方浩说,他从这次会议中了解到,这次重要会议是中共宁绍特委召开的特区党代会。
捐一万元
建一个乡村红色纪念亭
群山环绕的纪念亭
当年,作为诸暨县委的秘密机关,何故居建于民国,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2013年,由于年久失修,老房子作为危房被拆除,这让何一直感到惋惜。多年来,他一直希望在中共诸暨县委秘密机关旧址上建一座新的革命纪念馆。
方浩的愿望很快得到了诸暨市赵家珍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镇里专门拨了3万元,老人自己捐了1万元。今年7月,纪念馆终于开放了。
昨天,我在现场看到纪念馆主体部分已经完成,贺正在忙着为馆题词,争取在国庆节完成。何方浩对他说:“纪念馆建成后,我的生活将无怨无悔。这座亭子将帮助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鞍山村革命斗争的历史,发扬烈士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边肖:绍兴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张学敏记者陈君文/照片傅
标题:87岁党员的红色情怀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