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9字,读完约4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展馆的命名。你认为展馆的名称应该考虑哪些因素?顺便说一下,我们应该考虑展馆的结构,周围的环境,诗歌典故和展馆创造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我们请我们的语文老师王先生给你做一个报告。6月20日,绍兴财经旅游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师姜春莹和语文教师王伟走进同一个教室,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进行跨学科教学,语文与风景园林深度融合。
这是绍兴市教育局主办的跨学科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联合教研活动中的一个公开课。据了解,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在跨学科教学课题的探索上有许多亮点,已成为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的孵化项目,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肯定。
A
“语文课+专业课”
全面提高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
那一天,除了“风景+语文”的跨学科教学展览,还有“旅游+语文”的跨学科课堂。绍兴职业教育中心旅游专业教师王北方和语文教师老红岩向绍兴财经旅游学校的学生们讲述了绍兴黄酒文化。在让学生们现场品尝绍兴黄酒,并学会区分袁弘、贾凡和香雪海之后,王先生谈到了酒坛的秘密、酒碗的基调、酒坛的人物等。并对绍兴黄酒的酿造工艺、品酒方法、绍兴方言以及绍兴黄酒的外柔内刚的特点进行了梳理。老老师围绕“诗”给学生们讲了与酒有关的著名诗词和乡土故事。最后,两位老师引出了“酒与诗同在”的创意表达,并指导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情景创设绍兴黄酒的导语。
学生的即兴指导演讲赢得了老师们的掌声。“我认为‘旅游+语言’的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这加深了我对绍兴黄酒的理解,也加深了我对中国教科书中这些与酒有关的诗歌的理解。”学生吴下课后告诉。
据悉,这种“语文+专业课程”的跨学科探索是由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省级特聘教师戴志敏发起的,并通过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戴志敏大师网络工作室”获得了全省教师的共同参与。从上个月开始,“戴志敏大师网络工作室”与五个城市的教师合作,推出了七个省级公开课和现场网络直播,包括“中文+烹饪”、“中文+电脑”、“中文+电子商务”和“中文+建筑”。
在这些课堂实践的基础上,6月14日在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召开了“中职语文与各专业深度融合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示范会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倪出席会议,并向研究方向启航。
倪教授高度肯定了这项研究的意义。他认为,学科的起点是新的,立足点是扎实的,语文与专业的跨界是1+1+2的结合,是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的体现。以风景园林为例,他认为语文和风景知识学习有相似之处,命名园林是学生语文涵养的体现。如何让学生设计的园林既能达到视觉美感,又能直接欣赏园林者的心灵,是中国与景观跨界融合的最终目标。
B
让中职生成为
“有大师思维的工匠”
“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目的是让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与语文学习的直接碰撞中,努力成为具有优秀技能的“工匠”,同时具备基于深厚人文素质的“大师”思维,帮助他们创作出具有更多文化内涵的创作作品。并以其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广这些产品。”这是研究小组组长戴志敏的追求。
据了解,中等职业学校汉语与各专业核心素养的跨境培养模式是以芬兰的现象教学和美国的蒸汽教学为背景,也源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汉语课程标准——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汉语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的相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可以与许多专业学科交叉。
绍兴财经旅游学院副院长林慧说:“我认为理解和表达美是风景园林和中国人应该共同培养的核心素养。提升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人文底蕴是风景园林与中国跨界融合的使命。汉语的赢家赢得了世界,这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中等职业学生。今后,我们将通过在专业项目教学中嵌入中文或在专业项目中增加语言模块,进一步探索两者的有机结合。”
据悉,“语文+专业课”的跨学科教学模式将继续深化,全省教师将进一步交流讨论跨学科教学的内容、持续时间和过程。同时,这些探索和经验将得到总结和推广,跨学科的交叉将得到系统梳理。6月20日,一系列跨学科核心素养培训系列丛书在我市正式启动。目前,该丛书共有12本,如《中国+烹饪》、《中国+青瓷》、《中国+茶》。
:王力宏文/照片金伟
标题:专业课试行“语文+”培养“大师思维的工匠”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