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6字,读完约4分钟

每年卖出40万个葫芦,连续10年保持全国销售冠军。浙江双鸟机械有限公司位于嵊州市,以生产葫芦而享誉海内外。这种葫芦不是可食用的蔬菜,而是大型演出和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起重工具。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5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公布了中国首批“小巨人”科技创新企业名单,“双鸟”名列其中。从无到有,“双耀”凭借其精准、深度和专业知识,成为中国同行业中不折不扣的“隐形冠军”。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好:专攻“心脏”

73岁的张文忠曾经是一名木匠。1984年,他创办了一家五金厂,“双鸟”的前身。起初,五金厂只生产盖子等葫芦配件,利润很低。大约在2000年,张文忠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直接生产葫芦(整机),而不仅仅是一个配件供应商。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一个葫芦,大大小小的配件有60多个,核心是链条。"链条相当于人的心脏,它决定了起重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双鸟”技术员张奎说。从第一天起,张文忠就牢牢地制作了精美的锁链。当时,最先进的连锁生产设备来自德国,但进口机器价格昂贵,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购买此类设备。当时,张文忠得知上海一家机械厂的两台德国链条生产设备即将转移,连夜赶往上海。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旧设备交付给公司后,张文忠没有急于投产,而是带了一组技术人员去拆卸和重装机器。每个人都在各地学习,仅用了半年时间,中国第一台小型自动链式针织机就被成功地改进了。在链条生产过程中,淬火是不可缺少的,张文忠带领技术人员自主研发,只有一种淬火工艺获得了六项国家发明专利。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秉承连锁品质,双耀始终掌握着葫芦的核心技术,这是其产品畅销市场的根本原因。在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上,有“两只鸟”。“我们已经合作了20多年,很多国家的商品都被使用过,但是‘双鸟’葫芦的质量一直被利用。”韩国商人蒋在熙对此大加赞赏。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深度:创新不受限制

做一条精品链条,让“双鸟”在竞争激烈的葫芦市场中闯出一条路来,不断创新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

随着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化,“双鸟”新产品层出不穷。在采矿领域,金属屑是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与一些粉尘混合后容易爆炸。公司开发了防爆提升机;在海洋领域,传统的金属外壳容易腐蚀,影响葫芦的稳定性和寿命。该公司开发了一种耐腐蚀的葫芦。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双鸟”的接班人盛嘉庆更加执着于产品创新。为了开发UHV电缆专用葫芦,公司专门引进进口设备,组建了R&D团队,历时两年成功开发。“现在缆绳的重量越来越大,我们葫芦的重量应该及时跟上。如果它没有创新,它随时都可能落后。”盛嘉庆说道。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颜价值革命”和“瘦身行动”是“双鸟”的两大创新法宝。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多样化,公司掀起了一场“面值革命”,从最传统的圆葫芦到三角形、扇形、菱形等各种外观,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有些葫芦很笨拙,公司发起了“减肥行动”,开发出铝合金外壳的葫芦,并成功地“减肥”了50%。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专业化:坚持主营业务

在中国众多的葫芦制造商中,“双鸟”葫芦的销售业绩一直遥遥领先十多年。成为行业中的“隐形冠军”离不开公司对主营业务的专注。

事实上,两代领导人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冲突。企业家张文忠为“两只鸟”奠基。2012年,当张文忠将“双鸟”的管理权移交给他的第三任女婿、酷爱书法的盛嘉庆时,写下了“百年双鸟葫芦经典”的字样,鼓励盛嘉庆一如既往地把葫芦做得极致。然而,2016年,退休4年的张文忠看到公司发展良好,年轻时就想扩大业务范围,实现自己的“出拳梦想”。此时,“守门员”盛嘉庆非常理性。经过仔细调查,他果断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盛嘉庆调查了国内冲床行业的发展现状,从纳税、利润、销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公司目前缺乏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盲目延伸产业链势必会分散精力,甚至可能会相互忽略。最后,张文忠被他成功地说服了。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走进公司的厂区,看着“百年双鸟葫芦经”的八个大字,盛嘉庆直截了当地说,这既是压力,也是责任。“虽然它是国内葫芦行业的‘小巨人’,但与国际葫芦企业相比仍有差距,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得冷静下来,继续把葫芦弄得又细又深,这样‘双鸟’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王黄小红方静

标题:双鸟机器:葫芦里的“小巨人”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