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7字,读完约3分钟

昨天,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张大熊猫的白色照片。四月中旬,保护区海拔2000米的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了一张大熊猫的照片。这张照片清楚地展示了大熊猫独特的形态特征:它的毛是白色的,它的爪子是白色的,它的眼睛是红色的,它正在穿过茂密的落叶阔叶林。根据专家分析,根据照片中的这些外部特征,可以判断出熊猫是白化个体。从它的大小来看,它是一只未成年或年幼的熊猫,它的年龄大约是1-2岁。

世界第一!四川卧龙拍摄的白色大熊猫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熊专家小组成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生介绍,“白化病”在各种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但相对罕见。通常,由于基因突变,黑色素在动物体内不能正常合成,因此它在外部形态上呈白色、黄白色或淡黄色。简单的“白化”突变并不影响动物的正常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它可能使动物更容易在环境中被发现和身体对阳光直射更敏感之外,它通常对动物的活动和繁殖没有明显的影响。这次在卧龙拍摄的大熊猫是野生大熊猫中第一只完全白化的个体,这表明卧龙大熊猫区域种群中存在“白化”突变基因。从照片上看,这个人有强壮的体格和稳定的步态,这也证实了突变可能不会影响熊猫的正常生活。

世界第一!四川卧龙拍摄的白色大熊猫

白化突变是一种隐性基因,可以遗传。每只动物的双亲都有两组基因,只有双亲的基因都是突变的,这只动物才会表现出“白化病”。根据目前的数据,不可能判断这个人的性别。当它成功地培育出没有突变基因的正常野生个体(即普通的“黑白”熊猫)的后代时,第一代熊猫宝宝的外形仍将是普通的黑白类型,但身体将携带一个“白化”突变基因。之后,当两个携带突变基因的个体交配并再次繁殖时,这两个基因在它们的后代中都可能是突变的,它们在外部形态上表现为“白化”个体。在大熊猫种群卧龙,白化病突变基因是否会进一步传递,需要通过在自然保护区连续的野外监测来观察和研究。

世界第一!四川卧龙拍摄的白色大熊猫

据了解,为了了解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掌握不同物种的栖息地利用状况,2018年卧龙自然保护区启动了卧龙野生动物网格监测和科研工作。在这项工作中,选择了7个采样区,每个覆盖20平方公里的面积,并部署了红外触发相机,以系统地监测该地区野生动物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第一张白色大熊猫照片来自其中一个监测样本区域。该相机安装于去年12月,在同一地点拍摄了大量中国黑斑羚和毛冠鹿的图像。

世界第一!四川卧龙拍摄的白色大熊猫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卧龙特区党委书记段表示,下一步,卧龙将在这一地区增加红外摄像头的部署,重点跟踪此人的生长发育、活动轨迹和社区关系。随着不断的关注,如果它的后代能被拍摄下来,它将会有更多的研究价值。

世界第一!四川卧龙拍摄的白色大熊猫

涂盐亭

边肖:屠盐亭屠盐亭

标题:世界第一!四川卧龙拍摄的白色大熊猫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