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2字,读完约4分钟
“不要转移陈博士!”“陈博士走了,我们怎么办?”许多普通人围在一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话。这是17日上午在岳城区灵芝街灵芝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采访时遇到的一个误会。群众误以为是医疗系统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是陈医生被调到他的岗位之前的谈话程序。
陈医生是该服务站的全科医生,他的名字叫。十多年来,他与这里的居民建立了深厚的医患关系。“我不会别的,我会去看医生,然后我会去看人。和普通人做朋友是非常快乐的。”他说。
“不要转移陈博士”
如果人们不亲眼看到,他们对陈灿博士的信任和依赖就不会被相信。17日上午9点左右,当我到达灵芝社区卫生服务站时,仍有10多个病人在排队等候陈医生看病。“陈医生从早上7点开始就一直很忙,到目前为止已经接待了20多个病人。”他的同事葛女士说。
在采访葛女士时,几个病人和他们的家人聚集在一起。“你想调陈博士吗?”耐心的胡秀琴问道。“调走了?我们不同意。”耐心的王焕江大声说道。他们认为这是陈博士所在单位的领导,老人似乎听不进他的解释。无论他们去哪里,他们都跟着他们。“请不要转移我们的医生。”就这样,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陈博士要走了!”消息传得很快,灵芝社区的一些居民直接赶到服务站,要求陈医生留下。无奈之下,我只好找陈医生帮忙,他自己解释了一下,误会终于消除了。
人们转而夸耀陈博士。“三年前的一个晚上,我胃痛得厉害。我给陈医生打了电话,他马上就过来了。”病人张兰珍说。“陈博士名声很好。在这里,药是永远配不上的,他总是想为我们省钱。”耐心的沈对说道。
每天接待数百名病人
19日下午5点,陈松下班了。他没有先回家,而是去了岳城区的运河家庭社区。前一天,当地居民赵摔倒了。她的儿媳不确定老人是否受伤。让陈松去看看。
"陈医生每周都去看望老太太,给她量血压,或者给她送药."老人的媳妇告诉她,除了老太太,其他家人都住在上海,老太太不想离开绍兴。“大家都说陈博士不错。今年年初,我试图问他是否能帮助照顾这位老太太。他答应了。”她说。
孙,,住在灵芝社区,是一个脑梗死患者,不能走路。“几天前我必须做一次血液测试。我给陈医生打了电话,问我是否可以到门口来。他第二天早上6: 30到达。”孙的妻子说:
胡秀琴住在岳城区灵芝街帮滩社区。她离的服务站有点远,但她仍然习惯于见到陈医生。“我的血糖高。我看医生已经快10年了。”她说陈博士脾气很好。像她一样,还有很多住在其他社区的病人来看陈医生。
88岁的蒋说,陈医生对贫困家庭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更关心。“只要一个电话或一句话,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陈医生都会把药送到门口。”
上班前半小时到达工作地点,这一习惯在陈松10年来从未改变。"每天当我到达病房时,已经有五六个病人在等着了."陈松说他每天至少要接待100名病人。"当你忙的时候,你经常会错过吃饭。"陈松说。
“在我们中心下属的13个卫生服务站中,陈松所在的服务站是最繁忙的,这与他在这里有很大关系。”岳城区灵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范定发说。
“你可以放心,我不会离开的。”
陈松负责灵芝社区2000多人的医疗和慢性病随访管理。“在挨家挨户申报之初,许多居民不愿意合作。我耐心地解释了一遍又一遍。现在我几乎熟悉每一个家庭。”例如,他说一位老太太把她的钥匙留在了房子里,所以她来找他,让他给她的家人打电话。"我有这里每个家庭的联系方式."他一边说,一边带来了一份登记薄,上面写满了居民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我从岳城区灵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去年确实考虑过转移陈松。“当他征求他的意见时,他犹豫了几天,最后决定:‘我需要在这里,多呆几年,多工作几年。’该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那时候,我的心真的很矛盾。许多人也建议我,但我已经在这里好几年了。我对这个地方有感觉,我不能忍受这里的人。陈松笑着补充道:“如果我能在这里呆一辈子,我愿意。”。"
在这里,陈松也获得了很多情感。在陈松的小办公室里,我看到墙上挂着十多条群众发来的横幅。19日上午,80岁的毛师傅又发了一封。“十多年前,我的儿子瘫痪了,陈医生经常上门给他换药。我妻子几次晕倒,这也是他第一次来检查。实际上,我迟发了这条横幅。”毛大师说。
:陈文/照片
标题:“请不要转移我们的医生!”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