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4字,读完约7分钟
海涅的代表参观了鲁迅的故乡。
鲁迅和海涅,两位文学大师,在稍偏南的季节,在鲁迅的故乡进行了一场穿越时间空的对话。在对话活动中,鲁迅和海涅的后代徘徊在百草园和三个映月池,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上。专家说鲁迅和海涅都是他们家乡的路人,他们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他们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两位大师都有强烈的故乡情结。
最合适的两个人
似曾相识的“故乡”
鲁迅故居散发出强烈的鲁迅生活气息。鲁迅的卧室,鲁迅出生的房间,鲁迅小时候玩耍的白草花园,还有鲁迅小时候学习的三个映月池...他故居里的旧墙、花窗、木桌和小花园都让人觉得很熟悉。“这口气似乎很熟悉。这就像海涅的家,但海涅的家要小得多。鲁迅故居受到很好的保护,海涅故居也受到很好的保护。”海因家族的后裔马丁·罗斯说。当我来到鲁迅故居时,马丁·罗斯等人似乎已经回到了他们的故乡。
鲁迅故居就像一个大展厅,展示着鲁迅童年的生活状况、当代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俗。鲁迅故居的周围似乎是一个展示鲁迅作品的博物馆。“这里很熟悉,”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院长裴高德说。
“‘海涅?他已经死了!“不是吗,”1997年,在纪念诗人海因里希·海涅诞辰200周年时,人们在杜塞尔多夫街头张贴的海报上看到了这一点。除了纯粹的广告效果,据说这张海报还能唤起人们对记忆文化的思考:海涅早就去世了,但他的生活和作品至今仍显示出它的真实性。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因学院院长布伦纳·维尔塞克说。
布伦纳·维尔切克介绍说,海因里希·海涅的永久性展览“浪漫主义与革命”希望通过展示原始手稿、信件和文件,向参观者展示海涅的生活,并向他的作品致敬。展览包括八个房间,大约有250件展品,从海涅的卷发器到戈特利布·加森(gottlieb Gassen)画的著名的海涅肖像,再到海涅去世时印刷的面部模型。除了有价值的历史图片和文本,还有更多关于海涅的视频、图片和音频材料。互动展览、文学实验室和视听角邀请游客研究诗人和他的作品。
当布伦纳·维尔塞克等人去鲁迅故居时,他们发现那是一个更大的“故乡”。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大学,当人们读海涅的诗时,马丁·罗斯说,这就像回到了家乡。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最好不要分离,而要相互联系。然而,最高级的道路只能用文学和艺术来沟通。”故乡就像生活在纸上,就像生活在语言中。
鲁迅的孙子周令飞说,鲁迅文化基金会为使鲁迅与海涅的对话跨越时间空已经准备了三年。找到海涅家族的后代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德国作家海涅在中国可能没有歌德和席勒那么出名。然而,在选择第一位对话者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双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话的深度。上面列举的这些文学大师都与鲁迅有关。可以说,他们已经在头脑中与他们交流,并且他们已经在头脑中进行了跨时间空对话。在德国文学家中,海涅是最受鲁迅关注、欣赏和热情介绍的。虽然他也介绍、评论或翻译过其他作家,但海涅是鲁迅在气质、文学观念乃至社会角色认同上的最佳契合点,所以海涅是首选。
相同的故乡情结
用同样的方式看待你的家乡
“孤独的短歌,你还有它们!现在也去吧,为我寻找久违的梦的影子。如果你遇到它,请代我向它问好——我会把我的想法告诉幽灵。”
海涅的孤独与鲁迅的孤独是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的。在他们孤独的深处,有一个人们看不见的家乡。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田一勇说,鲁迅和海涅不是普通人。鲁迅在《呐喊》序中说:“走不同的路,逃离不同的地方,去寻找别人。”从1831年到1856年,海涅住在法国巴黎。这个逃离被围困城市的过程是基于积极的追求。自从他们逃到不同的地方后,他们自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吸收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摆脱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血缘和地理关系。因此,这种背离对他们的成长是积极的。
当然,他们也有想家的感觉,他们都创作了这方面的作品,如鲁迅的《早晨摘花》和海涅的《还乡》。因此,正常人都有思乡和乡愁。但更突出的是对家乡的远程审视和批判。在这方面,他们都留下了代表性的作品,如鲁迅的《故乡与祝福》,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鲁迅和海涅一方面对家乡有更高的要求,希望家乡成为他们理想的样子;另一方面,他们都对现实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有力的抨击。相比之下,鲁迅更注重客观地呈现底层民众的精神麻木;另一方面,海涅通过象征主义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庸俗社会。当然,他们两个都在期待着家乡的未来。鲁迅在《故乡》中传达的信息是“地上没有路”,希望故乡的人们能够彻底告别旧时代,开辟一个新的世界。海涅的《德国,冬天的童话》期待“新一代”。“没有任何伪装和罪恶,只有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幸福”。
海涅的爱情情结就像他的家乡。《泰空》中的明星们/他们几千年没变了/他们看着彼此/带着爱的悲伤。鲁迅的故乡情结更加强烈。他一直用审视的眼光看着自己的家乡,但内心深处,他对自己的家乡充满了希望:“希望是无关紧要的东西。这就像地上的路。事实上,地面上没有路,当有更多的人行走时,它就变成了一条路。”
鲁迅和海涅都有着相同的故乡情结,并以相同的方式看待他们的故乡。田一勇认为“爱是深的,责任是切的”,鲁迅和海涅的文学创作都体现了对故乡的复杂心态。他们不简单地认同自己的家乡,也不轻易“经常回家看看”,而是用苦涩的目光、深邃的洞察力和积极的探索来关心自己的家乡。
他们离家乡“很远”
这是更高意义上的“回家”
鲁迅和海涅在精神气质上有相似之处,是意识形态的交融。鲁迅在东京时,德国文献不多,但德国名著容易买到,而且价格很便宜。鲁迅只有一本海涅的诗集,而他在仙台写的两首翻译诗《眼睛是绿的,脸颊是红的和玫瑰的》,很可能表明他非常喜欢海涅。鲁迅不仅看到了海涅浪漫而抒情的一面,也看到了他革命而叛逆的一面,指出这就是海涅“永恒而更加辉煌”的原因。
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健认为,鲁迅真正了解和理解海涅,不仅掌握了他浪漫抒情创作的艺术特色,而且掌握了他的精神品格和人格意志,将他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德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鲁迅和海涅的文学创作都有回家的主题,但都以离家而告终。也就是说,鲁迅和海涅都是他们家乡的路人。田一勇说:“从鲁迅和海涅的“回家”和最后“离家”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独立思考和自由的精神,一种不同于常人的非凡勇气。从鲁迅和海涅的文学创作到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还需要看看我们的家乡。一方面,简单的家乡情况当然是有价值的,需要珍惜;另一方面,你能突破地理意义的限制、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影响和基于地理关系的熟人圈子吗?家和故乡只是人的自然存在,人们必须摆脱这种自然限制,才能实现精神自由。”
田毅勇说,鲁迅“走不同的路”和海涅离开家乡都是成功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在离开家乡时背叛。那种乡愁总是有其价值的。事实上,鲁迅和海涅都是他们家乡的叛逆者和骄傲!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和海涅的“远离家乡”恰恰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回家”!
边肖:周能兵局长文/照片黄
标题:鲁迅与海涅的跨时空对话充满了“故乡情结”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