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80字,读完约13分钟
大禹雕塑
大禹治水立国的故事出现较早,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先秦两汉的许多古籍和历代方志都大量记载了它。
15000年前的昆虫迁徙,迫使越人的祖先从广袤、温暖、炎热、水土资源丰富的宁邵平原上迁徙。其中一些已经穿越了海洋;他们中的一些人迁移到周围的高地上和山上;更多的人迁居到南方的惠济山和思明山,成为“内岳”(《越绝书·越绝远集传》),过着“居山者”、“随地而耕,或以鸟养鹿”(《吴越春秋·越望远传》)的艰苦生活。
这些住在山里的“内约”人渴望有一个伟大的上帝,有一天他会帮助他们赶走洪水,让他们回到平坦肥沃的家园。大神于以乐帝为中心流传。大禹治水的成功时间与4000多年前昆虫滚回大海的时间相吻合,最能说明这一点。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源于越南,甚至大禹治水的方法也源于越人。“什么样的水环境产生什么样的控水思想...宁少平原有的水环境,到处都是短河流和沼泽,能产生“疏导”的治水思想(陈巧仪《绍兴水利史略》)
大禹在越南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动
根据文献和古籍记载,以及浙江省绍兴市行政区域内的128处大禹遗迹,大禹在越地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动。
一个是结婚并画这座山。
"俞说:“给屠山.”"(《史记·夏本纪》)“屠山,你娶你妻子的地方。”(《岳爵舒悦爵外吉川帝传》)《吕氏春秋》中有更详细的记载,“于龚航,见涂山之女,魏昱未接,而巡省之南土。屠山石的女儿在屠山阳做了她的妾侯钰。女人在唱歌。这首歌说:“等待人们。”石是从南方口音开始的。“涂山指的是哪座山?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识到“山犹存”。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断定,惠济山为土山,禹以前称土山,禹为诸侯后改名惠济山。
第二是得到万书委。
大禹从《伤怀》中得知,惠济山的最高峰万伟山“岩顶有文峪,岩面覆石,书以金玉,字以银”。因此,在“行军庚子,登万伟山,送金鉴一书,而遇金于坚子,则可得水。”(《吴越春·王秋月·武玉·外传》)说明了理论指导是多么重要。
第三是河的尽头。
“辽西位于(莘县)县城东北15英里处,它发源于山区,和县的楠溪江流入山西”(佳泰的惠济之水)。”王说:“山西古时候叫一条河。《土志》说:于治水已告一段落。”(宝卿的《惠许骥山治》)山西省东岸的嵊州市有玉溪村,村的北面有玉梁市和玉梁山。据传说,大禹治水工作结束后,民工们放弃了这里的余粮山,把它变成了石头,因为它的名字。王有“龚宇断水”和“余粮散谷”的说法(王的《梅集料Xi》)。
第四,惠济之君。
治水成功后,大禹在会稽会见了各方诸侯。"玉是土山的封臣,玉人遍天下."(《吕氏春秋风流班》)于“五年巡猎,遇诸侯于涂山”,“八年春,遇诸侯于惠吉”(《竹书记》)。“禹王公必在天下之首”(“万事尽,饰以恶”)。余“周游世界,回到大岳,爬上茅山,看着四方的王公,看着中州的王公...然后把它的名字改成了茅山,惠济山。”(《吴越春王秋月武玉外传》)
第五是扼杀风。
大禹杀害冯家的事件发生在他是惠济会的封臣时。“过去,众神在惠济山上,后来风卫来了,杀了又杀。”(《国语·鲁》)也就是说,是因为“迟到”而被杀的,而大禹则是因为纪律严明。“风向改变后,你将向公众展示,并展示这个世界是众所周知的。”(《吴越春·王秋月·余外传》)这进一步表明,杀害石丰是宣布世界服从大禹的命令。石丰也是诸侯,他的被杀表明大禹已经比诸侯拥有更多的权力,更不用说石丰仍然是一个有前途的诸侯。如今,绍兴市柯桥区湖塘街鉴湖村的七尺庙,主要用于祭祀冯的家人。
第六,禅宗的收藏。
自古以来,祭祀名山大川是皇帝的特权。因此,“命人皆封禅”,“于封泰山,而禅必录”(《史记·封禅书》)。于是禹成了天子,以为号,以颜为氏,面向南方《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大会的首领都在惠济山,惠济山尊禅不仅是建立统一国家政权的象征,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惠济山的地位,扩大了惠济山的影响。
第七,葬礼将被记录。
"十年后,裕东皇帝巡视了一次,就此而言,它倒塌了."“或于将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焉葬,命曰首辅。会查,会计也,”(《史记·夏本纪》)“冀东教九夷,卒葬惠济山。”(《墨子葬于节下》)“葬在山上,农民不容易得到他们的田地。”惠济山上有一座坟墓。过去,大榭在位十年。他在东边巡逻,在惠济城倒下了,所以他被埋了。”(《淮南子·齐风俗训》)“葬将有记载,棺材将穿七尺;上面没有渗漏,下面也没有水;祭坛有三英尺高,台阶是三等的,延伸一英亩。”(《岳珏舒悦珏外吉川帝传》)于“命大臣曰:‘吾永生之后,必葬惠济山,以芦苇棺,以七尺灵柩,下到平泉,以三尺高坟,以三等土阶。埋葬后,田地变成了英亩,住在里面的人快乐,为他们而活的人受苦。”(《吴越春·王秋月·鱼雨外传》)他死后,就简单的葬礼向大臣们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解释:我死后葬在惠济山;使用芦苇制成的外棺和泡桐木制成的内棺;挖七英尺深的坟墓,不要在下面挖地下水;坟墓的高度是三英尺,土壤的台阶是三层。埋葬后,不要改变田地的脊,也不要让耕种田地的活着的人在这里为死去的活着的人的幸福而辛劳。这真是一种完全无私的精神。
大禹的伟大成就留下了许多历史遗产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大禹作出了评价,认为“禹对人敏感,赐克勤;它没有违反,它的仁慈是和蔼可亲的,它的话是可信的;声音是法律,作为一个学位,它是召唤出来的,而蒋木木是这门学科的关键。”这句话的意思是,余是聪明和勤奋;他不违背道德,善良善良,信守诺言;声音与节奏和谐,行为符合法度,一举一动,并严格遵守规则;讲究严谨,是官员的楷模。这种评价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大禹的功绩和精神真是翻天覆地。“梅田俞努力使百鸟归民”(《吴越春王秋月鱼雨外传》)。大禹死后,上帝也被大禹对人民的感情所感动,让鸟儿回来帮助人民耕种。
大禹不愧为德才兼备的贤明皇帝。他的历史遗产集中在几个方面。
首先,他平定了洪水,拯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这使他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
其次,他认识到“水可以立国”的道理,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夏王朝,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他自己也成为了建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鼻祖。
第三,大禹精神体现在治水立国的过程中,其主要内容是爱民、敬贤、自律和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巨大无形资产,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强大文化基因。因此,他自己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敬仰的伟大的圣王。
就绍兴而言,大禹是来这里娶妻生子、治水、祭祀禅宗、死后下葬的,这使得惠济山在中国古代九大名山和四大名镇中名列第一,绍兴更是赢得了无尽的荣耀。因此,把于的事迹列为绍兴人文名人之首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绍兴人可以自信地说:余是我们的!
向大禹墓公开献祭。袁云局长照片
对中国儿童来说,公开祭祀大禹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节日
"江淮韩思明,细而险,见人心."大禹以其辉煌的成就和伟大的精神赢得了后人的尊敬和赞誉。牺牲已经成为崇敬和赞美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历代祭祀于有五种情况。首先,它是天子的祭品;第二,皇帝派官员献祭;第三,是王子和地方的牺牲;第四,是余人的牺牲;第五,它是民间庙会和其他形式的祭祀。
对最早的祭祀可以追溯到夏代派遣的使者和禹之后的人们。“启春秋时供奉岳,并在南山上建祠堂。禹在第六代以后获得了少康皇帝的称号,而少康害怕禹牺牲的独特牺牲,把他的私生子封给了岳,并封他为“(淳··外传”),以保住禹墓。“过去,你越多,你就越多。这就是余的世界。不要把它封在越南以保余。”(《越绝书·越绝外传》),居简,他的第一个苗族,邵康的侄子,皇帝在夏天之后,也被密封在惠济以服务于枷锁这三则记载告诉我们三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即禹庙的修建和祭祀活动始于夏朝;祭祀的地方在会稽山;鱼雨是越的首领,居简是于的苗族。他们都被封在岳,以履行守护陵墓和祭祀的职责。
秦始皇是第一个向大禹致敬的皇帝。“在第三十七年(前210年),第一个皇帝去惠济之旅,祭祀大禹,看南海,并建立石雕来赞美秦德”(《秦始皇传》)。秦始皇千里迢迢来到越南褒扬秦德,弘扬秦风,鼓舞人心,稳定国家,同时朝拜大禹以示大同无疑是其主要目的。
自夏、秦以来,历代祭祀禹、惠济山的活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尤其是明清时期。“禹庙,位于(绍兴)涪城东南十二里,是历代供奉的地方。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南巡,2月14日,他在圣家寺举行了亲祭。甘龙十六年(1751年),南方巡礼,三月初十,圣驾寺亲祭...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到甘龙五十五年(1790年),这位官员被派去祭祀二十五次。祭祀仪式与南振寺相同,每年分为春秋两季。”(《越南和中国的杂项知识,祖先的牺牲》)
1935年10月16日,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率众祭祀大禹,并将9月19日定为惠济山大禹庙的年度祭祀日。
1995年4月20日,农历第二年的谷雨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浙江省绍兴市大禹治陵祭典”。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公开祭祀,标志着正式恢复了4000年来的祭祀余的仪式制度。
2006年5月,“大禹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4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了大禹治水祭奠仪式,标志着国家级祭奠活动的兴起。
过去,当洪水严重时,人工鱼和海龟无法逃脱。大禹承担了重任,圣王建立了夏朝。会稽的统治者统治着世界,而泽被赋予了许多神迹。今天,有了珍贵的水果和美酒,我特别希望我的祖友风格会很好。此后,每年一度的“谷雨大禹墓”公共祭祀成为中国儿女、大禹子孙、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四方宾客的共同节日。
大禹文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外文化圈
大禹影响了中国文明,造福了中国儿女。此外,大禹是原始东亚知识共同体的认知符号,也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明进步,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利益,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海外大禹文化圈。最典型的是日本。
到目前为止,日本有多达91处关于大禹的遗迹,以寺庙、宫殿、纪念碑、桥梁等形式遍布日本各地。其中,有18座纪念碑是在1894年中日战争和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之间的78年战争和敌对时期建造的(王敏《海外大禹文化圈考察报告》)。这一事实表明了国家、人民和人民之间关系的特点和规律,表明和平的选择能够克服政治障碍,人民之间的交流能够突破战争。过去的历史和我们前辈的智慧是发人深省和内省的。
在日本大禹的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记载是712年编纂的《古代事件编年史》和720年完成的《日本大臣》。现存最早的王宇寺是1228年京都安川的王宇寺。王禹现存最古老的崇拜物是1630年铸造的80厘米高的王禹金像,收藏在名古屋的德川美术馆,还有建于1637年的高松大禹庙。
大禹文化传入日本是日本主动移植中国主流文化的结果,其中唐使和中国文化经典更为重要。《四书五经》和《史记》是流传到日本的第一部名著。在“四书五经”中,《诗经》、《论语》、《春秋》、《孟子》、《礼记》都直接提到了大禹。《禹》、《大禹》、《于霞》共31次,其中6次是治水英雄,25次是德高望重的帝王。在《史记》中,有21处提到“禹”(有两处叫做“),其中10处是治水英雄,11处是德高望重的帝王。此外,在中国经典目录《日本图书目录》中,有多达696种与于霞的名字有关的书目。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如此巨大、深远和持久。
事实上,日本“黑泽年号”的起源是中国古书《尚书·大禹谟》中的“平如天”一词。水土控制是“平坦的”,一切都是“成功的”。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正是古代先贤们希望达到的治理世界的理想境界。1689年,康熙亲自向大禹献祭,这是一个宇庙的牌匾,意思是“大地是平的,天空是自然的”。大禹的伟大和尊重在于他实践这四个字,他的行动和他的实际结果。
大禹文化在日本已经洗礼了几千年,它有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积淀和底蕴,它正以无尽的光芒冉冉升起。2010年10月18日,第一届日本王禹文化节在开城镇举行。2012年10月20日,第二届王禹文化节在奎马县风景区举行。2013年7月7日,第三届王禹文化节在高知县高松市举行;同时,王禹文化节委员会决定,从那一年开始,日本王禹文化节将每年轮流在大禹治水遗址举行;这一天,日本国家大禹民间研究组织“禹治水神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
大禹不仅是抗洪的英雄,建国的始祖和中国的圣王,也是中日友好的见证人和中日交流的使者,应该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力军。绍兴作为大禹治水立国的源头,在世界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其作用应该是无与伦比的。
边肖:冯建荣·陈文华
标题:治水英雄、中国圣王的开国元勋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