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89字,读完约8分钟
去年12月24日,我市召开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标志着新一轮机构改革正式全面实施。
到昨天为止,机构改革已经实施了100天。与此同时,整个城市统一了思想,迅速行动,向前推进。到目前为止,全省率先完成了部门设置、人员转移和“三定”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机构改革的各项阶段性任务,形成了改革势头强劲、声势浩大的良好局面。
抓住改革的机遇
努力打破开端
2018年2月,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机构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
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深化体制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实施具体改革的时间表也已公布,到今年3月底,所有地方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只有通过深入而彻底的学习,我们才能抓住机会,小心而务实。全市首次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思想,真正把握机构改革的精神实质和精髓。
为确保改革有序推进,我市立即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副组长的深化机构改革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新机构的设立,审批部门“三定”规定和全市机构改革规划,协调、研究和解决改革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并迅速启动相关工作。
在协调小组的领导下,三个研究小组到44个改革相关部门和6个区县(市)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并轻松起草,最终形成了一个12000字的机构改革“建设规划”。
去年12月,绍兴机构改革计划得到了省委和省政府的正式批准。全市机构改革的蓝图清晰、充满希望,具体改革任务由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县(市)作为推进落实具体工作的主体进行。同时,建立了一套清晰合理的机构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了改革思路一致、认识一致、步伐一致。按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迟,宜优不宜迟,并保证改革质量”的要求,一场轰轰烈烈的党政机构改革起航,打破了局初。
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后的4天内,16个新组建和重组的市级部门全部挂牌,46个市级部门领导班子调整到位;在15天内,该省率先完成了市级人员的调动,3382名调动人员根据其职责进行了调整。2019年1月20日前,六个区、县(市)部门完成了领导班子的挂牌和调整;1月30日前,完成了6个区县(市)8623人的转移。
3月11日,46个市级部门、220个区、县(市)部门和107个乡(街道)全部完成了“三定”规定的制定,标志着全市机构改革提前取得阶段性胜利。
贯彻八字原则
体现绍兴特色
改革的关键是保持乐观。
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八字方针贯穿于整个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市委书记马卫光在全市机构改革动员会上强调,要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组织班子放在首位,把难点放在首位,把纪律和制度放在首位,把相关政策放在首位,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顺畅、有序、无缝衔接。
深入思考,制定计划,然后行动。许多部门在推进和实施机构改革的过程中,都体现了“先立后断”的理念。
去年12月26日,市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同日,局召开干部大会,次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毛宏伟表示,为了随时保持紧急状态,上市前就已经建立了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的24小时值班制度。新机构投入运行后,将尽快理顺内部职责,以缩短磨合时间。
机构重组不仅是一种物理重组,而且是人员整合和职能整合中的一种真正的“化学反应”,充分体现了“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新机构建立的大系统在绍兴自然资源管理中形成了巨大的协同效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陈伟俊表示,机构改革后,形成了大力推进的局面,解决了自然资源所有者不足、0+之间规划重叠、部门职责重叠等问题。
“我们努力实现‘三包’,主要职责和机构设置与省局相对应,以确保上下级之间的顺畅衔接;内部机构(直属机构)注重调整和整合,确保工作平稳过渡;在机构设置框架内设立工作机构,以确保力量的最佳配置。”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永明表示。
“这一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和重建的变化。所触及的利益的强度、影响和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反映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倪表示,我市的机构改革规划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绍兴的需要和特色。
就“规定行动”而言,市、县两级党政机构的建立一般对应于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委和省政府部门,确保它们之间的良好联系和有效实施。改革后,成立了46个市级党政机构,并严格控制在中央政府规定的范围内。
在“自选行动”中,围绕市委、市政府“两个产业”、“两个城市”、“活力城市”等中心工作,我市新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镜湖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三个市政府机构,并成功通过省级审批,为古城保护利用、新城开发建设和我市书法圣地创建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全市调整设立了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设立了市级大数据发展管理、政府服务等机构,调整优化了部分市委、市政府直属机构,为绍兴融入大湾区、建设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和制度保障。
嵊州市建立了当天人员调动的协商机制,部门提交的调动报告立即发送并核实,所有人员的调动仅用4天时间完成。柯桥区建立了“改革名单”制度,细化了各项工作程序和具体任务的时间节点,并向前推进...近三个月来,从转账、集中办公、挂牌、起草“三令”到文件收发、印章开启、资金资产处置、文件传递等环节,全市各级部门及时衔接、快速到位,充满活力和生机。
优化治理体系
增强发展活力
在今年我市的两会期间,机构改革成为代表们的热门话题。“现在一类事情是一个部门的责任。与以前不同,有必要运行几个部门来做一件事。这一改革极大地便利了人民。”作为基层干部,市人大代表朱深受感动:这次机构改革给了人民群众“一次最多跑”改革的新希望。
不是为了精简。我市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优化、协调和有效发挥政府职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机构改革中,我市将“一次运行最多”的改革理念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部门履行职责的全过程,精心设计内部机构、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使职责更加清晰,流程更加优化,运行更加高效。
“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所有申请营业执照、税务发票等企业的手续都办完了!”3月15日,“一日定居”区在新昌县行政服务中心开放。新昌县城南街的王先生不仅拿到了营业执照,还开了一个银行账户,收到了公章和发票。高效的政府服务令他吃惊。
新组织,新氛围。在各部门扎实推进、积极行动的过程中,体制改革开始增强人们的利益意识。
例如,在整合了原本分散在NDRC等部门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能后,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废气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改善了空气体的环境质量,使保卫蓝天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统筹医疗、医药、医疗保险“三医联动”改革的市医保局成立后,大力推进“病人就医”:全市24家医疗机构开通了跨省异地转诊直接结算;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医疗保险基金欺诈行为,保持人民的“救命钱”。重组后的市市场监管局将原有的市场监管和质量检查职责与发展改革和商务部门的职责相结合,构建了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改变了市场监管领域分散管理的现状。
市大数据发展局通过政府服务网络的“一人一卡”功能,只要系统中有数据,就不需要重复提交,很多事情可以用身份证或面刷处理。
为了让群众“只通过一扇门”和“最多跑一次”,各部门应尽可能把资源、服务和管理放在基层。
人民要求一些东西,改革应该完成。“绍兴的机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和人民生活的困难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如果人民关心他们期待什么,他们就会抓住什么,促进什么,真正改变民生。关键是要改变人民的心。”市委党校公共管理专家陈波认为,群众的“真实感受”是检验机构改革成败的最关键指标。
改革不缺乏,艰苦的工作不能停止。下一步,我市机构改革将面临困难,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着力全面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边肖:张克勇许靖金陈文华
标题:重塑肌理,增加活力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