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8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75岁的朱大器迎来了诸暨市黄山镇童超村生态树葬区的第一位“居民”。从那时起,他将和花草一起睡在树下。据了解,这是自2008年殡葬生态改革以来,诸暨市首次采用树葬方式安葬死者。

变成一棵树,让生活继续

"选择树葬是我父亲最后的愿望。"朱大器的家人告诉他,他的父亲过去常说“死前无悔,死后无痕”。有一天,如果他离开,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没有必要去墓地。他希望以最自然的方式回归尘土,为后代留下更多的土地。看到村子里有这样一个生态树葬区,他们决定把它作为老人的最终目的地。“变成一棵树,染绿大地。我想在我父亲的心里,这棵树是他生命的延续。”

变成一棵树,让生活继续

“树葬不仅能满足人们死后的心理需求,还能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诸暨市民政执法大队副队长许介绍说,树葬是一种新的殡葬方式,用植树代替建墓和骨灰存放,骨灰埋在树下,小纪念卡可以放在地上而不形成坟墓。选择可降解骨灰盒进行树葬。随着时间的推移,骨灰和骨灰盒将自然分解在一起,并与土壤融为一体。

变成一棵树,让生活继续

据了解,多年来,诸暨市一直倡导节地生态葬法,倡导市民改变习俗,为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到目前为止,31人选择了海葬,一人选择了树葬;25个人登记了海葬。全市已建成7个乡镇级生态公墓。

变成一棵树,让生活继续

许介绍说,为了推进节地生态葬,诸暨市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和补贴节地生态葬。“凡诸暨市民死亡并采用海葬、树葬、深葬、抛撒等方式埋葬骨灰的,每例将奖励5000元;骨灰、草坪葬、花坛葬、壁葬和节地葬,不占用坟墓,只留下小碑文,每例奖励2000元。当然,上述生态埋葬必须在墓地的指定区域进行。”

变成一棵树,让生活继续

边肖:何丹通讯员毕朱云陈文华

标题:变成一棵树,让生活继续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