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0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网民“踏雪无痕”在上虞当地论坛上发布的“上虞市蓝熊山福森吉石碑遗迹”引起了轩然大波。海报上的图片展示了一座清朝的古代纪念碑。许多网民纷纷关注这些帖子,说这些石雕很美,藏在寺庙里的古迹可以被视为文物。
昨天下午,手机开到上虞市南部梁湖镇的蓝熊山,对上虞古刹进行了考证。沿着蜿蜒的山路,在海拔326米的山坡上,福田寺方丈石贤祥告诉手机,这座寺庙始建于唐宪通八年(公元867年)。遗憾的是,帖子中提到的倪的古代石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失传了,现在立在寺墙边的石碑是寺方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作的。
“福森吉,原名伏仙寺,三国时曾是葛宣炼丹的‘仙宫’。后来,它在晚唐寺院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座寺庙。寺庙里有许多纪念碑,包括金代的葛洪炼丹池和圣人倪鲁园的读书处。然而,经过多年的沧桑,一些纪念碑被打破了。”石贤香遗憾地说道。据他说,几年前,为了防止一些文物贩子偷走葛修道院的炼丹池中仅存的石头,他让人们把这些古代的石头倒在修道院的地面上作为台阶,或者把它们藏在修道院的角落深处。
在寺庙东面的一个废墟储藏室的墙角,有一块长约1.5米、宽0.6米、高0.2米的石头。石贤祥用扫帚扫去石头上的灰尘,在石头的正面刻上祥云和小动物等图案,只看到雕刻的线条流畅,图案清晰。根据史显祥的解释,这块古老的石头是炼丹池旁的一个装饰性的石栏。三年前,他让几个强壮的工人把石头搬到室内保管。
在福森吉市中心,古井和水池旁的岩壁上长满了苔藓等植物,井口岩壁上刻着“葛仙翁炼丹池”的字样清晰可见。史显祥说:“这些年来,池子里的水被用作寺庙的洗涤和浇水,古井里的水被用作日常的烹饪,一年四季都是清澈无尽的。”
史显祥还透露,一座古塔最初是在福森吉之后建造的,据说福森吉在太平天国期间被毁;民国时期,宋、明两代寺院曾藏有藏经,但抗战爆发后,这些藏经全部失传,至今下落不明。
边肖:手机丽江黄方静
标题:上虞兰熊山的一座古庙里有许多历史遗迹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