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78字,读完约10分钟

在诸暨建成的95个文化馆中,有78个是由古建筑重建而成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古建筑被改造成文化馆,给它们一个新的面貌。

那些古老的祠堂、古老的礼堂、古老的学校、古老的大门,已经变成了新的乡村文化地标和美丽乡村的新景观。文化会堂与传统村庄融为一体。

将古建筑改造成文化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数百年来,山和海都变了,民俗也变了。在古老建筑和现代元素融合的氛围中,文化礼堂让村民们重温村庄历史,缅怀乡愁。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老树发芽了,古老的祠堂焕发出新面孔

徐氏宗祠“改造”建辉村文化礼堂

在宁静的金子山和后山的山麓之间,有浓密的云朵、鸟语花香和山泉。一座古老的建筑,白色的墙壁,蓝色的瓷砖和突出的角落,从沉睡中醒来。

这是诸暨市马健镇建辉村徐氏祠堂。11月17日,虽然是早上,但徐氏宗祠的两个侧门打开了,一个村民正在扫地。阳光从天井里倾泻进来,穿过他扫地时扬起的灰尘,仿佛穿过历史的迷雾。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在青山背后的祠堂里,整个木结构的梁柱错落有致,那些建筑的曲线光滑、简洁、深邃,沧桑在我的脸上飘荡。

在建辉村,70%的村民姓徐。对于居住在该村的徐氏子孙来说,他们除了虔诚地保留祖先数百年来不变的敬畏之情外,还把徐氏祠堂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现在,徐氏祠堂有了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村里的文化礼堂。祠堂的外观、装饰和传统品味没有改变。更重要的是,村里的历史和家训整齐地写在祠堂的墙上,还有每天晚上在祠堂门口的小广场上跳舞的优美旋律。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还在礼堂入口处的宣传栏里张贴了村里大学生的信息,这样孩子们也能受到教育,努力学习。”75岁的文化礼堂管理员许·飞影笑着说。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这个祠堂建于清朝。祠堂里的古戏台已经有大约200年的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对他人彬彬有礼。与那些有八大威望的大祠堂相比,我们的祠堂更加低调和内敛。”在许的记忆中,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当他走进这个祠堂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满是华丽的木雕和石雕,还有非常精致的戏剧人物、花卉和野兽。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农村祠堂的利用率不高,只有人们在节假日聚集祭祖,平日大门紧闭。“它是如何工作的?”为此,村民们想出了主意,村干部们动用了脑筋。

“从2008年到2009年,我们用旧祠堂翻新了徐氏祠堂,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墙已经腐烂,许多建筑最终倒塌了。从2013年到2014年,在保持整体格局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对徐氏宗祠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和修缮,保留了整体结构、大门和古戏台。”建辉村党支部书记许世石表示,2015年,该村将许氏祠堂改造成了一个农村文化会堂,不仅保护了古建筑,还充分发挥了其教育和人文功能。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在徐石看来,祠堂是村民们祭拜祖先和先贤的地方。这里的村民更容易接受文化教育活动。新增加的文化室和活动室也为村民,特别是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提供了一个好地方。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枯木逢春,古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村里的板凳龙。许

距离建辉村10多公里的诸暨市镇十四都村藏式绿色自然村,有300多年历史的周祠堂,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文化礼堂,与藏式绿色古建筑融为一体。

走过十四都村的文化礼堂,人们总能感受到中国农村的乡愁和有意义的古建筑文化。

70岁的十四都村文化礼堂管理员陈雪明(音译)说,赞歌路的周祠堂建于1674年,1775年竣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祠堂的建筑外观相似,但一些祠堂的内部设施和功能正在进行改造。在周祠堂里,我看见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在下棋和聊天。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寺庙里有一个图书馆和一个老年活动室."陈雪明说,祠堂挂着“文化礼堂”的牌子,并增加了一些硬件设施。每天一开门,曾经寒冷的祠堂就变得热闹起来,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据了解,在诸暨建成的95个文化会堂中,有78个是由旧祠堂、旧会堂、旧学校、旧台门等古建筑改建而成的。

将一些古建筑改造成农村文化馆和群众活动中心,不仅可以振兴古建筑的使用,节约文物,还可以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柯桥区鸡东镇忠邪村于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每逢重大节日,村民们都会邀请绍兴大班和越剧团来唱一出大戏,为他们的祖先祈祷。如今,改造成农村文化大礼堂后,人气更旺了。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诸暨市黄山镇村徐氏宗祠改造为乡村文化会堂后,整合了明清古建筑、乡村舞蹈队、农耕和阅读家庭故事等文化资源,经常开展“文化下乡”、“我们的节日”、“乡村之夜”等主题活动。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那么,绍兴到底有多少个农村文化馆呢?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事实上,一些古建筑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成为普及科学文化的场所,推广新文明的舞台,传播传统文化的殿堂,以及村里讨论事务的场所。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据了解,一些村庄利用古建筑来建立村民活动室,这样村民就可以读书看报、下棋和打牌;一些村庄在古建筑中建造文化走廊,让村民了解村庄历史和民俗;一些村庄依靠古建筑建立民间组织,如乡镇圣贤协会。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特色展厅,传承地方文化

如何将文化馆建成建辉村的实用文化标志?建辉村党支部书记徐世石是村里的“土壤专家”。老徐刚上任时,带领村里的老人整理村里的民俗文化。

与其他地方文化馆的功能模式相比,建辉村的文化馆更富有个性。据许世石介绍,建辉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许家山、龙门山和白仓。每个自然村都有一个文化大厅,它已经被改造成美食体验中心、家庭宴会服务中心、民俗文化中心和乡村舞台。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走进建辉村的马健镇民俗文化中心,浓郁的民俗风情扑面而来。这个博物馆介绍了马健镇的文化遗产、文学遗产、生活习俗和手工艺品。马健有哪些祠堂、古桥和古亭?你是怎么做马健馒头、豆腐皮和长寿面的?烧木炭和挖六个山谷的生产习俗是什么?.....人们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可以在这里找到。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利用文化大礼堂建造一个特殊的展厅已经成为文化大礼堂的一大特色。不同特色的乡村亭台楼阁不仅展现了绍兴深厚的底蕴和风土人情,也为千百万绍兴农民营造了一种归属感。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诸暨市草塔镇青山村文化礼堂内,坐落着一座村级非遗博物馆。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地泥塑,也可以看到像磨豆腐和纺纱这样的乡村记忆。村里还开设了泥塑周末班,让孩子们在自家门口学习艺术,走出了一条传承当地文化的新路。草塔镇竹塘西村文化礼堂民俗记忆厅以草塔的“饮食文化”为主题,唤起人们的饮食记忆。岳城区城南街和平村结合村民的收藏,建造了一个老年生活大厅,展示老村民的生活和工作用具。城南街凤凰村建立了一个红色收藏博物馆,展示村民提供的红色展品。上虞区辰溪乡辰溪村文化礼堂的一部分是新四军纪念馆,展示了该村的历史。嵊州市王霞镇石舍村文化馆建有“村舍”,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该村的活动...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虽然文化礼堂很受大众欢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停留在兴奋和娱乐的水平。”许仕石说,文化大礼堂的活动要突出思想内容和教育的指导意义,让农民的思想境界能够一步步地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十四都村文化大礼堂的负责人陈雪明认为,文化大礼堂应该变成一个“励志中心”。通过引入功绩表、才能表、才能表、成就表和生日表,村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周围的典型魅力,接受核心价值观的洗礼。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为了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新期望,我们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农村文化大礼堂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仪式在各地开放后,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长期机制,创建一个精品礼堂。”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我市以试点建设为起点,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文化馆。目前,全市已建成635座农村文化馆,其中今年已建成116座。

乡村旅游很热门,文化馆成为新的景点

文化礼堂中的古代舞台

如今,建辉村的徐氏祠堂不仅是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是村里的旅游集散中心。

在建辉村文化礼堂,白色的墙上贴着一份年度日程表:11月5日,来自浙江A&F大学的学生度过了一个小年;11月12日,来自9个国家的游客聚集在一起,举行了一个快乐的聚会...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今年11月,建辉村非常热闹。在古色古香的徐氏宗祠里,几十张上漆的八仙桌摆满了大厅,十分壮观。

11月17日上午,张静一家从诸暨来到建辉村,准备在这里过田园生活。

这是她今年第五次来建辉村。在她的印象中,这里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每当她累了,她就想在这里散步放松。

张静说,几年前我参观建辉村时,我觉得游客不多。然而,当我近年来再次来到这里时,我发现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建辉村文化大礼堂是一些游客的必看之地。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美丽乡村与文化旅游的结合赋予了建辉村文化大礼堂新的内涵。现在它不仅是当地村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外国游客了解建辉村的重要窗口。

如何让乡村文化馆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让乡村旅游走出自己的特色?建辉村用了它的大脑。

许世石说,村里“过小年”的习俗很受游客欢迎,每天来建辉村的游客最多可达六七千人。在建辉村还有一个板凳龙队。最长的长板凳龙有120节,这需要100多名舞龙者的配合。每年元宵节期间,建辉村都会举行舞龙活动。建辉村抓住文化大礼堂升级的契机,将祠堂、大会堂和旧址改造成美食体验中心、家宴服务中心、民俗文化中心和大型乡村舞台,具有美食体验、会议、表演和游览的旅游功能。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在旅游旺季,在建辉村文化礼堂的美食体验中心,“马大嫂”正忙着做馒头、馒头、粽子、豆腐皮等。一些游客亲自参与制作,整个文化礼堂充满了诱人的香味。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当你去建辉村的时候,你不用吃饭。”正如许世石所说,热情的建辉村民准备的“八大碗”比其他的更真诚、更美味。“八碗”包括豆腐包、馒头、黑肉、三鲜、手工面条、灰汤粽子、豆腐汤和石斑鱼。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在西藏绿色自然村十四都村,许多自驾游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古建筑。文化馆的管理人员将热情地充当导游,向他们解释这个村庄的历史。

新昌县竟陵镇老奶奶坑村,被誉为“江南九村”,2013年由旧祠堂改建而成的文化馆有一首古韵。在观众席外,游客们还可以体验马赞巴的民俗风情、磨豆腐、蒸杨梅和欣赏当地美景。

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边肖:童博文/照片(签名除外)黄

标题:文化礼堂唤醒沉睡的古建筑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6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