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8字,读完约4分钟
张碧超
最近,在诸暨市环东街太和村粮食生产功能区,一架无人驾驶飞行器(UAV)正在向0+的小麦喷洒农药,在短短2小时内就完成了数百亩麦田的喷洒工作。"使用无人机喷洒杀虫剂既省时又省力."诸暨市莉莲农业机械合作社社长张碧超站在田边,握着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手柄,快速操作着。
四年前,“面朝黄土,面朝天空”是太和村农民的真实写照。现在,随着农业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农民们进一步实现了精耕细作,开启了智能农业的新篇章。
变革离不开“90后新农民”张碧超的“机器替代”。经过四年的培训,张必超已成为诸暨最大的粮食种植者,年种植规模2000亩,为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综合服务5000多亩,年收入近百万元。
回到农场
决心做一个好的“新农民”
张碧超今年24岁。2014年,从浙江一所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就业,而是跑回农村成为一名农民。当时,他的选择并不受欢迎。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张碧超的父亲张焕新曾经是当地一个大的粮食种植者,承包了700亩农田。随着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张焕新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绣花机行业。看到父亲不能抽出精力照顾农业,张碧超坚定了“继承父业”的决心。他对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并希望创造一个世界。
"如果每个人都呆在城市里,将来谁来种植土地?"张碧超告诉我,在太和村,务农的人越来越少,50岁以下的人几乎看不见。“年轻人外出工作,老年人在家务农”已经成为村里的普遍现象。“当‘新农民’成为我家乡的召唤时,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这个使命。”在演讲中,张碧超增加了几分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自信。
2015年,张碧超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种粮的重担。
机器替代
降低人工成本
大规模种植谷物并不容易。起初,张碧超有1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超过60岁。这些员工的人均成本是每天180元。“不仅劳动力成本高,而且几年后,这些老人就不能移动了。”张必超意识到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不可行,“机器替代”迫在眉睫,于是他花了所有的钱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
烘干机、插秧机、收割机...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张必超将在全会上操作。机器故障很常见,他自学了修理技术。在繁忙的农忙季节,没有足够的农场工人,所以他亲自上阵,在凌晨4点出门,经常忙到深夜才吃饭。一年到头,这个年轻人白皙的皮肤变得黝黑。
“以前,农业机械涵盖了所有由畜力和人力完成的事情,合作社的雇员已经减少到十几个人。”张必超算了一笔账。过去,一只水牛每天只能耕种2亩土地,而通过人工喷洒和施肥,每人每天可以完成5亩土地。现在,一台机器每天可以耕种35亩土地,而无人机植保可以达到400阿木天。
尝到甜头的张碧超加大了对农业机械的投资。现在,年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2000亩。
托管服务
让农业变得“聪明”
在我们自己的2000英亩农田里,农业机械只需要90天就能运转,其余的日子都是空闲的。"我们必须让这些农业机械运转起来!"2017年,张碧超在种植自己的田地后,还为周边农民的粮食作物生产提供“保姆式”服务,帮助他们有效解决育苗、种植、施药、收获、烘干和加工等问题。
“地里的播种农活交给了‘保姆’,这样可以省钱省心。”诸暨市山下湖镇新角村何师傅承包了数百亩农田。由于规模有限,自己购买农业机械不划算。在他选择了农田托管后,他可以节省每英亩1000元的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有了专业的田间管家,许多农民成了“砍柴手的店主”。一方赚取了服务费,而另一方节省了劳动力成本。"接下来,我还将介绍一套大米深加工设备."张碧超事业蒸蒸日上,精力充沛。他越来越喜欢农民职业。展望未来,他说,“我希望将智能农业的理念注入每一英亩土地和每一个农民。”
:何丹通讯员唐·/照片
标题:“90后”大谷物种植者:做“聪明”农业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