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比赛颁奖仪式。
核心提示
今年6月,第四届中国越剧艺术节绍兴执委会向社会各界发布了《越剧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征文通知,探索越剧的发展之路。这项活动得到了广大越剧爱好者的支持。参与者有的从粤剧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与发展、粤剧发展的前景与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有的讲述了粤剧艺术与自身生活紧密融合的感人故事。语重心长,寓意深刻,充满了越剧的真挚情感和深切期待。一些获奖的文章如下。
做好越剧的校园传承
张淼(北京大学学生):
在北京大学,我有幸参与了昆曲《牡丹亭》校园传承版本的学习和演出。由于白先勇先生的巨大影响,这次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我也收获很大。在感受和欣赏昆曲的同时,我不禁想起了我最喜欢的越剧。越剧能进大学开展校园传承活动吗?
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需要并欢迎越剧。粤剧的委婉唱法对于刚刚离开家庭、独立面对人生挑战的大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寄托情感、抚慰心灵的作用。
戏剧理论的研究也是高校文科的一个研究方向。戏曲的校园传承活动可以使高校师生对戏曲有更深的理解和研究。越剧已经很久没有制作了,而且资料也比较完整。通过与高校的密切合作,越剧理论的研究自然会事半功倍,对整个戏剧研究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校园不仅需要越剧,从某种意义上说,越剧更需要校园。观众的老龄化和萎缩,优秀编剧和剧本的匮乏,仍然是制约越剧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越剧走进校园,通过开展校园传承活动,可以有效改善越剧的生存环境,争取其发展空,为越剧赢得未来。
与昆曲相比,越剧在开展校园传承活动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它的剧目更多、歌词和曲调更贴近实际、群众基础更广。
再铸越剧电影的辉煌
陈翔(西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越剧电影曾经有一段被大众追捧的辉煌时期。《朱良》观看人数超过9000万,票房达到当时流行电影《白毛女》和《上甘岭》的数量;1962年,《红楼梦》在香港38天内上映了400多次,近40万观众涌入影院,就是为了感受粤剧的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多元化娱乐方式的涌入,中国传统戏曲电影在整个电影市场上慢慢被推到了边缘。
第一个原因是缺乏商业价值。如今,娱乐手段越来越丰富,生动的声音、炫目的画面和令人难以置信的特技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视听体验。然而,在拍摄了大量的戏剧电影之后,“就没有了”,这使得很难进入正常的发行和放映市场。
第二,从舞台时间空到电影时间空的过渡存在艺术缺陷。中国传统戏曲电影不能完全展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也不能展现中国传统戏曲的特色。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虚拟性与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之间存在矛盾,很难将二者完美融合。
第三,戏曲电影的发行渠道和宣传策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歌剧电影侧重于拍摄和制作,很少注意宣传和广播的过程。
如果你想发展越剧电影,你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你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传播效果大于保存形象的意识;其次,要创新戏曲与电影的融合模式,平衡写意与写实;第三,要与时俱进,更新和丰富广播发行渠道,注重资源整合,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商业影院、视频网站、戏曲电影新媒体等多种平台。
口述历史纪录片与越剧的结合
王东升(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专业博士生):
口述历史纪录片可以为越剧的历史书写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中国戏曲史研究一直缺乏深厚的学科积累和丰富的史料支持。从王国维开始,中国就有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歌剧史。因此,口述史在地方戏史研究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就研究内容而言,越剧口述史应着重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越剧本身的发展史;第二,关于越剧及其传承人的历史。
口述历史纪录片也可以成为传承和保护越剧的新方法。越剧艺术起源于民间,是一种生活在舞台上的艺术,其艺术形式不断被代谢。它包含了表演、舞蹈、音乐、武术、艺术、语言等许多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它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意识的集大成者,因此,作为地方戏口述史核心内容的地方戏史,仅靠口头语言和文字记录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更多的视听媒体来记录和传播。
可以说,口述史纪录片与越剧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口述史纪录片的创作题材,也使地方越剧艺术和文化有了新的传播方式。我们相信,口述历史纪录片与越剧的结合,能够为越剧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新的途径和更持久的动力。
粤剧英译:任重道远
顾(浙江工业大学枝江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歌剧的英语翻译是中文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深入,中国戏曲英译的滞后现象日益突出。据粗略统计,目前已有数十部戏曲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其中大部分是演出率较高的涉外节目,如京剧《阳门女》和《白蛇传》;昆曲《牡丹亭》、《西厢记》等。然而,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其翻译地位却相对滞后。据《21世纪英文报》的调查统计,国内外演出中的一些英文字幕漏洞百出,错误率高达15%,如将“敲木鱼”翻译成“敲钟”。
越剧起源于嵊州流行的“落地歌本”,其歌词中夹杂着大量的方言、修辞、节奏诗等。为了尽可能准确地翻译越剧歌词,译者不仅要有必要的文化素养,还要了解越剧的方言文化,并真诚地热爱和熟悉越剧及其文化。例如,在经典越剧《金九姑娘》中金九与施儿的对话中,只有“格莫弄懂”一词被称为代词“弄”,语气词“格莫”和方言词“懂”,意思是“然后你(刚才)(仔细听)(哦)”。翻译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金九女孩活泼、活泼的性格,所以这句话的准确翻译应该是“好的,请仔细听我说”。
随着中国国际文化地位的提升,越剧越来越受到越来越多戏曲爱好者的关注。如果你想让越剧真正受到外国观众的喜爱,就必须认真对待它的英文翻译。
不断改革创新,永葆粤剧青春
钱伟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我建议将越剧唱段编入音乐教材,鼓励剧团深入基层,与大学、大单位、大企业联系,并降低票价,从而振兴越剧市场。
同时,越剧自身的建设也应得到加强。越剧演员应该加强武术训练。唱腔是越剧中最好的东西,没有其他的歌剧能与之媲美。但是,越剧的缺点,尤其是武术基础的缺乏。如果越剧中的所有演员都有文武双全的本领,他们不仅可以演公子小姐的悲欢离合,还可以演武打戏,越剧的艺术魅力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越剧也应该开拓现代戏剧的主题。在巩固《朱良》、《红楼梦》等经典古装剧的基础上,排演一批富有当代激情、彰显时代特色的话剧,将使道路越走越宽。
越剧的发展壮大是由几代越剧人共同创造的。现在,整个唱戏行业都在走下坡路,但当你回顾粤剧从一个小小的县级唱戏班发展到今天,你会发现,它起起落落,起起落落,兴衰的关键在于人们的决策和奋斗。只要改革创新,越剧之花将会在中国遍地开花,越剧之美将会与时俱进。
越剧应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钟邦定(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甘肃民族宗教理论研究基地专职副秘书长)
越剧作为中国戏剧艺术的百花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与其他戏剧艺术领域一样,肩负着宏大的文化使命,需要肩负起崇高的文化艺术责任,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江南人,我知道在异国他乡对地方口音的渴望。然而,在兰州生活和做生意的江浙沪人很难观看越剧表演。浙江越剧剧团以尽可能多的巡回演出的方式来到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西北部。浙江人民需要越剧,越剧也需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滋养,越剧艺术才能在传递正能量、温暖心灵、启迪心灵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研究者,我坚信在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包括越剧在内的戏剧艺术领域,能够更好地实施戏剧振兴工程,更好地挖掘和整理优秀的传统剧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越剧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郝(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教师):
作为一个河南人,我从小听着高亢大胆的豫剧长大。直到我在高中遇到越剧,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互相了解,讨厌迟到”。原来越剧是如此美丽。
内心深处,我一直想看一场真实的现场表演。最后,有一次,全国巡演的明星版越剧《朱良》在郑州演出,我第一次看到了精彩的越剧。在两个小时的表演中,我的心从未平静下来。演员们美丽的外表、委婉的歌声和恰当的表演把我带入了诗歌和绘画的领域。
这一切,再次牢牢抓住了我的心。从那以后,我对“超车”的热情日益高涨。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在我国有一个成立十多年的团体艺术越剧团。于是,我像落单的鹅一样加入了剧团,和戏迷们交了朋友,不遗余力地参与了越剧的南北运动。渐渐地,越剧和我的生活融为一体。
今年夏天,我去嵊州出差,特意去了越剧之乡采风,见到了剧院、作坊、艺术大学、工匠艺术村、影视娱乐场所。蓝色瓷砖和白色墙壁的庭院,以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让我仿佛穿越了千年,回到了喃喃自语的时代。在这里,我遇到了悲壮而浪漫的,欣赏了激动而勇敢的穆指挥,重温了迂回曲折的《红楼梦》...
在这里,我也读到越剧人对越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感受。渐渐地,我在越剧的梦里感到了醉与醉。多亏了越剧,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期待越剧团在淮安演出
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街中学退休教师):
我第一次听到越剧是在1959年。那时,我在城南的私立初中学习,住在城东的联合肉类加工厂。元旦的晚上,工厂里举行了一个晚会,我挤进去看。我记得有一个叫越剧《十八里送》的节目,听起来很好听,但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听了大人的话,我知道这叫越剧。轻柔、悠长、轻快的歌声真的让我想听。从那以后,我爱上了越剧。但是我们这里没有越剧团,一年难得看一两次,让人很向往。
三四年后,我上了高中。我听说江南有一个粤剧团,很有名,在人民剧院演出过《红楼梦》。星期天早上,我去人民剧院买票。售票门前已经排了一长队,站在广场中央。当我拿到戏票时,我饿得胸口贴在背上,腰都站不起来了。乍一看,这还是一张火车票!
看越剧最大的好处是你不会觉得累,也不会感到放松。不管我有多痛苦或悲伤,我都会放声大哭,而且我的心里也不觉得累。看到黛玉烧书,宝玉哭,有多少观众没有流泪?但是没有痛苦的悲伤不会让人感到窒息和窒息。这是越剧独有的一种美。
1978年,文艺的春天又回来了。我记得我正忙于学习和准备高考。突然,有消息传来,电影团队正在镇政府放映越剧电影《红楼梦》。我放下工作,直接去了镇政府。我还记得剧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分别由徐玉兰和王扮演。这两位粤剧大师,以其灵巧、纯熟、灵动的表演技巧,柔和、圆润、优美、轻松、甜美的歌声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没有人大声说话,没有人四处走动,这是我在大剧院从未见过的。
现在,淮安已经建起了一座大型的常青剧院,但很少有剧团演出,这很可惜。不知道你是否不能播放或者是否没人在看。如果有一天越剧团来淮安演出,我一定会去大饱眼福。
边肖:张伟难以组织贺文社黄方静
标题:多管齐下,期待越剧百花齐放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