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转瞬即逝。抓住它是一个机会,但不抓住它是一个挑战。
五年前,中央政治局集体离开中南海,把“教室”搬到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寄予厚望:“面向未来,中关村应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更好地在全国示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过去的五年里,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的创新驱动发展是什么?示范主角是如何发挥的?新华社参观了中关村。
政策突破了创新的源头——先锋——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关村的创新生态得到了重新演化,创新引领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70家科技公司的340项最新创新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览中心悄然展示...
五年前,集成电路设备、节能环保、生物与健康等一系列创新在这里展出。在过去的五年里,它经历了四次转变,呈现出新的面貌。
“展览中心是世界了解北京科技创新的窗口。这不仅是为了展示成果,也是为了总结经验和建立共识。”中心主任梁爱民说:
“敢做世界第一”是中关村与生俱来的气质。历史上,这里诞生了几个“第一”: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第一家有限合伙制投资机构,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第一个科技园区地方立法。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表示,中关村一直走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前沿,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开路先锋”。
五年来,中关村全面深化改革。先后实施了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海外并购外汇管理、投资贷款联动、“20名国际人才”等改革试点,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才的政策体系。
筑巢以吸引凤凰,聚集人才以吸引智慧。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创业街的“外来人才服务窗口”是人才管理改革的具体举措,旨在为外来人才提供企业注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投融资服务等一系列支持。
毕业于也门清华大学的艾哈迈德在2017年底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很快获得了中国的“绿卡”。
“当我拿到‘绿卡’时,我非常激动。我也和员工一起庆祝,”艾哈迈德回忆道。此后,他一直在中关村创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打造阿拉伯新闻信息推送平台。如今,中关村有近万名像艾哈迈德这样的外国人才。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表示,在北京试行的新的外国人才出入境政策具有开创性,向全世界释放了聚集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信号,有助于增强中国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年来,中关村已有20多项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或由其他国家引进,部分科技成果转化试点政策已纳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
2018年1月,海淀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关村科技城建设的若干措施》,其中包括9项注重原始创新能力跃升、新R&D平台试点、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的计划,以及7项建设科技城、打造科技政府、培育科技公民的行动,帮助突破创新发展的“痛点”和“拦路虎”。作为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区域,中关村的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改革是动力,越来越多的创新和创业元素聚集在这里。人才、技术和资本形成了“新三驾马车”,这是“充满马力”的创新。
改革释放生产力,尖端创新成果像中关村良好创新模式中的一个春天一样迸发出来。
——中关村人瞄准基础科研领域,正在取得突破。新的癌症治疗药物研发平台和量子安全通信相关技术就是在这里“孕育”出来的;
——中关村人正努力工作,瞄准“瓶颈”。龙芯通用中央处理器3A3000、紫光展锐移动智能通信芯片、寒武纪商用深度学习处理器等。出生在这里;
——瞄准前沿,引领前进,中关村人在探索道路。大唐5G标准、百度无人平台、百济神州单克隆抗体抗癌药物等一批革命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谈到北京的“科技创新地图”,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的布局引领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潮流。目前,中关村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超过8万件,是2013年的2.8倍;共创建和发布了7858项标准,包括330项国际标准,是2013年的2.5倍。
产业变革的助推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五年来,中关村科技创新潜力不断释放,战略支撑达到新水平
“新一代指纹识别技术”可以完全自动化指纹比对,而“分子动力学模拟平台”可以兼顾分子模拟的精度和效率……北京大数据研究所自三年前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北京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E渭南介绍,该所通过“大学+人+企业”制度创新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运作模式创新,形成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多党合作“北京模式”。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工业化的宗旨,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核心任务翟立新说。
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加强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7年,科技创新的动力、活力和能力将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将实现新的跨越,开放式创新和创业生态将引领全国,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初具规模。
无论是个人电脑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中关村一直引领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项技术如何从“论文”走向“生活”?中关村孕育着科技成果转化的代码。传感器内置一个1平方厘米的芯片,可以感知10公里内可燃气体浓度的微小变化,并在火灾初期发出警报。这项技术成果的开发商是北京盛喆科技有限公司,它是中关村的一家领先技术企业。经过三年的构思和实践,该技术已经安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览中心。
中关村四大电子商品商店之一的鼎好大厦已经升级改造,充满科技感的孵化器已经取代了卖老鼠和光盘的“小摊”。目前,中关村拥有200多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490多个风险投资机构,500多个协会联盟,有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
从2018年1月到7月,中关村平均每天成立92家新技术企业。2017年,中关村示范区共有2584个股权投资案例,占中国股权投资案例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是全球风险投资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3D打印金属技术的“能否投入使用、能否服务于其他领域、如何产业化”三个问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近年来不断解决的重点。
在过去的五年里,王华明院士的团队已经能够将投影面积为5平方米的零件打印成投影面积超过16平方米的零件,相关技术在飞机、运载火箭和卫星上有了新的应用。
目前,中关村已初步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与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交通和新兴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
2017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2万家,总收入5.3万亿元,增加值7352亿元。
在互联网技术的巨大发展和“双创新”热潮的推动下,中关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辐射源区域发展,全球影响新高地——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关村在辐射驱动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步入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下午,在中关村、咖啡厅、孵化器和各种联合办公区,“双创新”活动全面展开。直到午夜过后,高耸的办公楼仍然灯火通明。
中关村的风险咖啡中有“创业因素”。
2013年,刘旭福在即将到来的创业浪潮中看到了机遇。依托首钢集团,他成立了创业服务机构——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创业公社成立之初只有1700平方米,团队由三四个人组成。
“总会有没完没了的工作,每天都像‘打鸡血’:白天开会、讨论和研究,凌晨1点开始材料,早上7点去核学校,8点装订。”刘向介绍道。
经过五年的努力,6000多家创业公司在创业社区发展壮大。创业社区的创业服务已经延伸到天津、唐山、长春、哈尔滨、厦门等城市,中关村的“创业因素”正在辐射全国。
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熊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合作园区建设,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和河北设立了6100多家分支机构,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园区链和产业链。
2017年,中关村管委会、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联合发布实施了《促进京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规划》。三地政府共同建立了合作机制,中关村的“环保技术解决方案”直接解决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促进环保领域企业的升级改造。
赵红认为,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源泉,而R&D和总部制造分离的发展模式已经充分释放了许多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关村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不仅带来了技术和模式的复制和辐射,也促进了制度创新。
2017年,中关村科技合同成交额为3549亿元,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中关村等地区共建24个科技成果合作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实现技术出口、政策出口和品牌出口。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许多科技创新项目正在走向海外,这也促使外国人在北京创业。
中关村企业可以在非洲辽阔的土地、繁荣的欧美城市和充满激情的南美土地上看到。过去几年,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在10个地方设立了海外联络处,包括美国的硅谷、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英国的伦敦。
截至2017年底,中关村示范区有101家企业在海外上市。2017年,示范区企业拥有海外授权专利11000项,海外M&A交易金额2895亿元,占全国60%以上。
与此同时,英特尔和苹果等跨国公司的300多家分支机构或R&D中心也聚集在中关村。
从“中国硅谷”的建设到“世界中关村”的建设,过去和现在的深刻变化就是中国拥抱世界的生动例子。
面向未来,作为“先锋”,中关村不仅肩负着科技“单突破”的重任,也肩负着提升综合创新实力的重任。
翟立新表示,中关村将成为世界一流,并从四个方面推进中关村“升级版”: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成为构建“尖端”经济结构的主要载体,培育技术优势产业集群。
快跑,中关村!
边肖:新华社周琦珍
标题:快跑,中关村!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