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路,虽然没有路标,但它是由400多位唐代诗人用1300多首诗铺成的一道风景和人文景观;有一条近200公里长的线。虽然已经沉寂了几千年,但它就像“丝绸之路”和“古茶马路”,充满了灿烂的文化魅力。这条路线是“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先驱和实质主阵地9月26日,绍兴“社会科学专家重走唐诗之路”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浙东唐诗之路“唐诗与唐人距离”摄影展在柯桥区图书馆拉开帷幕。

绍兴社会科学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重新走上唐诗之路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该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小群体作用,弘扬和普及“浙东唐诗之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浙东唐诗路“唐诗与远方”摄影展汇集了浙东绍兴路沿线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有50多幅与唐诗相匹配的摄影作品,引领人们领略唐诗路的美与雅。本次展览还将走进岳城、上虞、诸暨、嵊州、新昌等社会科普基地的展厅,让市民领略诗意之美。

绍兴社会科学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重新走上唐诗之路

启动仪式后,所有嘉宾、学者和专家参加了建湖“重走唐诗之路”首站,围绕“建湖的历史功能和现实旅游文化价值”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家思在《唐诗之路与鉴湖开发的基本原则》中提到鉴湖是唐诗之路中的一个重要岗位。唐诗之路为镜湖和绍兴的旅游开发储存了丰富的资源,可以科学地利用和立体开发,使沉睡在废纸堆中的文化资源成为活跃的旅游资源。要开发资源,必须坚持生态美化、文化系统提升、科学效率提升、稳定特色市场的原则,必须在一定场景中动态呈现唐诗的静态和线性时间进程。

绍兴社会科学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重新走上唐诗之路

越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卢锡棠说,鉴湖在唐代被称为“镜湖”,唐诗路上没有“鉴湖”。同时,鉴湖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品质)在唐人的作品中也是美丽的,其诗意之路是无与伦比的;岳州及其郊区的鉴湖是唐人走诗歌路南下最重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建议创造条件,申报建湖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文化保护单位,力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结合水城改造,做好文化旅游开发,整合建湖两岸现有景点,有机跨线,聚焦品牌,称之为“唐诗最佳去处和集散地”,为绍兴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绍兴社会科学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重新走上唐诗之路

社会科学专家表示,将进一步开展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通过搜索、摄影巡礼、科普晚会、专题讲座、论坛征集、视频节目等一系列形式,进一步发挥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力量,在浙东地区普及唐诗知识,帮助绍兴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绍兴社会科学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重新走上唐诗之路

边肖:张琰琰李曼金周卫国岀

标题:绍兴社会科学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重新走上唐诗之路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