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1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投资近30万元的诸暨市荔浦镇白都坞村道路硬化工程竣工验收。古罗提自然村曾经泥泞的山脊路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四周是青山环绕,成为人们锻炼和放松的新去处。“水泥混合均匀,路面光滑平整,农村工匠放心工作!”晚饭后去散步的村民黄友英表扬了他。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道路硬化工程的承包商不是建筑企业,而是当地一位名叫周的泥水匠。从村民的反应来看,他交了一份“高分答卷”。这是因为荔浦镇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微创新、微改革”工程——农村“匠库”,这是一种外包村级项目、对症对待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批评、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新模式。
十个“工匠”,作为项目承包商
过去,由于大多数村级项目规模小,企业往往在中标后分包给当地建筑工人,分包造成的农村冲突也不少。“系统中的‘老套程序’允许中标者毫不费力地从中提取管理费。”荔浦镇相关负责人坦言,分包后,有时会出现质量低劣或不合格的施工,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如何使用村集体资金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去年5月,新修订的《诸暨市村级项目实施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预算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的村级项目,持有农村“匠证”竣工证书的村民可以直接承包。
利普镇迎来了及时雨,率先在百都坞村和夏朗村开展了“工匠图书馆”试点项目,并组织村里推荐的10名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和良好社会信誉的“村工匠”到诸暨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去年12月,这10名技工在取得完工证书后,获得承接工程的资格。
百都坞村道路硬化工程是荔浦镇“微创新、微改革”后的第一个招标项目。五名“村工匠”参加了竞标,最终通过抽签确定中标人为周。结果一出来,群众就满意了,失败者也信服了。"工程质量有保证,建设资金可节约10%左右."白渡武村委会主任黄国仁表示,这种招标是公平和规范的,避免了许多矛盾和人们的猜测。
戴上“紧箍”,面子比票更重要
一张“工匠证书”使农村工匠告别了因“不合格”而被拒绝投标的局面。这份证书不仅是他们参与村级项目投标的入场券,也是工匠们佩戴的“紧箍”。
为了更好地规范这项工作,荔浦镇制定了《荔浦镇村级项目农村工匠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农村工匠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劳动协议、工伤保险、工资支付和处罚措施纳入《荔浦镇农村工匠承担村级项目专项合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工匠未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或者拖欠农民工工资,我们将视情况采取责令限期改正、扣除保证金等处罚措施。在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将被清除。投标团队。”荔浦镇副镇长何启宝介绍。在第一版上,黄国仁在谈及村级工程建设的管理责任之前,心里有“很多苦”,因为当时,一旦施工方偷工减料,出现质量问题,相关责任人总是推卸责任,一个好的民生工程就成了“扰民工程”。“现在很明显,一旦出了问题,我们会找到工匠”。
这些措施也鼓舞了工匠们。“我做泥工已经20多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在村子里承包工程。我必须把它做好,否则我不会面对村民。”对周来说,面子远比票重要,他不能让自己来之不易的名声给毁了。
系统护送,“主管”密切关注整个过程
白渡坞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受温度和疫情影响,工程上个月才开始。为了保证质量,白都坞村任命村委会成员周水河为“监督员”,密切关注材料采购、施工进度、资金分配使用、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
黄国仁表示,小型工程监理公司不愿前来,中标人分包后将现场管理完全交给当地人员,有些人不负责任,甚至很少来现场,导致业主与施工方沟通不畅,给工程监理带来困难。“如今,‘监督员’每天都在,24小时监督,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沟通和纠正。”
这几天修路工程被接受了,兄弟镇听到消息后都来“学经”,连江西等地也来咨询。接下来,在继续完善和规范农村“匠库”的同时,荔浦镇还计划设立村级项目监理培训班,专门培训项目管理人员,并组建由当地村民组成的“监督员”团队,为村级项目保驾护航。
“工匠图书馆”承包模式打开了资质和能力的“壁垒”,减少了中间环节,使资金能够更好地用于项目本身,并为村民致富创造了条件。”诸暨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表示,荔浦镇抓住准社会需求的“脉搏”,动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这一做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在诸暨推广。
边肖:何丹通讯员阎杰克黄方静
标题:李普:“乡村工匠”们深信不疑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