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8字,读完约2分钟

平拖门(三只眼门)北门老照片(孙提供)

丢弃在路边的三只眼门构件

近日,一位热心市民通过绍兴晚报热线8880000举报,他在柯桥区旗贤街五环路附近发现了一个县级文化保护单位——明代水利设施平拖门(三只眼门)的石板构件,希望有关单位能妥善处理。“这种‘宝贝’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把它堆在路边真可惜。”公民说。

这些路边丢弃的石板实际上是县级文化保护单位三只眼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昨天上午,绍兴地方文史研究者孙应邀来到了祁县街五环路附近。在一条与五环路和马岐公路相交的沥青路上,发现了热心市民指出的石板。这些石板大多宽约1米,长约6米,有些更薄,有些一边有约20厘米的凹槽,总共约30块。附近的村民告诉我,这些石板确实是三眼门的主要组成部分。2012年,它们被堆放在杜挚公园附近的路边,然后搬到这里。

这些路边丢弃的石板实际上是县级文化保护单位三只眼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孙对平拖门有很多研究。他说,位于祁县街祁县村五言茶自然村的平拖门建于明成化年间,由北门和南门(俗称三雁门和兀颜姓门)(清中叶改为桥)两部分组成。2002年12月,被确定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三雁门和兀颜姓门的全套平拖。其中,平拖门北门三眼桥东西走向,横跨海和湖的支流,是一座三跨的石梁大桥。桥面由两块石梁瓷砖制成,两边有石头栏杆。东、中两侧的两个桥墩用交错的石块接缝堆放,而西端的桥墩用四块石头并排垂直铺设,桥墩上部用碎石支撑桥梁石块和护墙。东西两端的桥也是由堆叠的石头构成的。

这些路边丢弃的石板实际上是县级文化保护单位三只眼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明万历绍兴府志》记载:“平拖门在涪城东北三十里,小江以北。”。有二门:北门三洞,成化十三年,知府戴;五孔于郑德南闸六年,张焕坚知县。”孙说,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戴虎成了绍兴知府,整顿了西小江。他除了加固堤塘外,还在堤塘的南面建了一座新灶和柘林二门,在堤塘的北面建了一座平拖和甲棚二门。平托北门始建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平托南门建于郑德六年(公元1511年),由后山尹县令张桓修建。大门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它一直是马鞍、下桥等地村民往来的主要交通动脉,也是当地重要的泄洪水利工程。

这些路边丢弃的石板实际上是县级文化保护单位三只眼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很遗憾,如此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被扔在路边,变成了一块废石板。”附近的村民哀叹说,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注意到这一点,把文物转移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妥善保管。“如果你把它们放在祁县村新建的独立公园里展出,肯定会非常吸引人。”

这些路边丢弃的石板实际上是县级文化保护单位三只眼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孙·魏亮建议将这些有价值的部件放在104国道旁的河滨公园里。“那里有许多历史上的水利石构件,更多的这种‘宝贝’展示是一种景观。”

:胡安娜文/照片黄

标题:这些路边丢弃的石板实际上是县级文化保护单位三只眼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