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时喜欢织毛衣。
余把围巾围在老人身边。
“在97岁的时候,她决定做志愿者。在她99岁生日那天,她将自己编织的99顶帽子捐赠给了有需要的人。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中央电视台新闻公共频道报道了9名在全国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介绍了上虞区“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志愿者“最美丽的老太太”于。
今年101岁的于仍然身体健康。前几天,她和“点灯”爱心服务负责人董国光一起去看望余女士,看到她正坐在阳台上编帽子。老人的女儿刘女士说,虽然她妈妈看不清楚,但她每天都醒得很早,躺在床上织了一会儿毛线。母亲把编织视为一种信仰,并一直认真地做着。
更好的记录
最老的志愿者
于的女儿刘女士也是“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社的志愿者,经常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我回来的时候经常给她讲团队的故事。她说有这么多困难的人,并问我是否能帮忙。”刘女士说,她当时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以为她母亲在畅所欲言。2014年初冬,刘女士忙着去西藏等地给贫困儿童送冬衣。于突然问她:“那里太冷了,孩子们需要帽子和围巾吗?”俞老太从小就学会了做女人,擅长编织毛线。当她听说西藏很冷时,她想做出贡献。
"我能织羊毛,我能为他们织一些围巾和帽子吗?"于问女儿。
我母亲的想法得到了我女儿的支持。不久,这位老人加入了“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协会,成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爱和奉献
百岁老人并没有落后
2014年11月29日,久违的余老人携“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团队,来到上虞市皮肤病医院住院部康复中心,参加“送你一个温暖的冬天”爱心活动。她把自己亲手编织的帽子和围巾送给那里的麻风病人,然后一个一个地戴在老人身上。她反复问他们,“这顶帽子大小合适吗?”穿起来舒服吗?“热烈的场面让在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感到温暖和感动。
2015年2月,“点亮一盏灯”爱心服务组织了“爱温暖的竹乡,梦想之光”活动,给深山中的黄村小学102名孩子一个梦想。得知此事后,老余曼·张狂积极参与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围巾和帽子。
2016年,于99岁生日时,在爱心服务社举办的上虞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仪式暨分享会上,向爱心服务社赠送了自己亲手编织的99条丝巾和99顶帽子,爱心服务社将这些东西转送给了有需要的人。从那以后,老人的热情没有减弱,每天都有空闲时间用来编织帽子。一顶帽子用2.5到3对羊毛编织而成,通常一顶帽子需要4天才能完成。这些帽子大部分是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的,有几次,老人亲自把它们送到门口。
老人的坚持感动了他周围的人。“作为我们团队的‘国宝级’志愿者,俞女士用最简单的方法为我们的每一位志愿者树立了一个标杆。”董国光说道。
童年的善良
永远为别人着想
刘女士告诉我,她的母亲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有五个兄弟姐妹。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在家乡嵊州的一所私立学校上学,后来去了杭州,在美国办的教会学校——宏道女子中学上学。在那里,于学了很多课程:钢琴、舞蹈、女红、排球、台球……刘女士说,她爷爷生前经常做好事,她妈妈也深受其影响,经常做好事帮助别人。
刘女士说她妈妈思想很开放。当她父亲在身边时,她常说,“我没有退休金,你有。我应该先死。如果你先死,我会成为孩子们的负担,这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刘的父亲来自辽宁,她在上虞也很有名。他是刘可为,春辉中学的一名校医。余太太经历了两次难忘的离别。一是抵抗美国侵略,援助朝鲜。血腥而爱国的刘可为说,他会离开,让她的两个孩子和老母亲照顾自己。二是在1957年开始的“反右”运动中,刘可为被列为“右派”,被剥夺了行医资格。他不得不在原单位做扫地、烧水、搬运等家务活,而于则承担了3项。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家庭又受到了打击,遭受了磨难。
:李志清文/照片黄
标题:央视称赞101岁的上虞为“最美丽的老太太”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