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绍兴大学生对绍兴的历史和文化有浓厚的兴趣。闲暇之余,他们寻找散落在古越土地上的历史遗迹,并通过走访形成文字。在2018年绍兴大禹墓公共祭祀仪式举行之际,本刊特别挑选了绍兴文理学院的一名学生撰写了《古迹搜寻录》。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大王庙广陵斗门水利示意图

广灵桥

钱清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它的地理名称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它的水文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当时暴雨洪水强度大,下游潮水不断,排水不畅,洪水极其严重。进入历史时期以来,一代又一代著名的治水专家“施展了他们的神奇力量”,修建了水闸,修建了堰,以防止洪水,变洪水为水利,造福了几千代人,留下了无数水利遗迹。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我们计划参观的景点包括湖湘村古广陵斗门、包谷村包谷塘遗址和九岩村古旧溪门桥。这些水利工程在钱清镇乃至绍兴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幸的是,上述古代水利建筑早已被废弃,只留下一些遗迹,而且大部分都不在水下。除了一些水下遗迹和历史文献中的一些记录外,很少有当地人知道它们。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许多障碍。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这次访问使我们正视了一些水利文化慢慢淡化的结果,并意识到在文字上留下一些古代水利遗迹的紧迫性。

古代斗门大王庙

我们寻找的第一个水利遗迹是湖湘村的广陵斗门。

据传说,广陵斗门是东汉马镇修建的鉴湖三斗门之一(据说另外两个斗门是朱竹斗门和玉山斗门)。《嘉泰会稽志》卷四,“广陵斗门在县城西北60里处。”北宋曾写《岳山阴县新广陵斗门记》云:“东汉鼎盛时期,马后稷为太守,为大堤,休闲之地被认为是一个湖,不仅是旱灾之地,也是蓄泄之地。因此,三个大门建在山上,引导他们到河流和海洋。几百年来,除了洪水和干旱,人们都离开了,更多的人受益。”可见马镇建湖的意义,也可见广陵斗门在建湖初期的水利功能,即“江海之内导其河”。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所谓斗门在功能上类似于水闸。从广义上讲,斗门是第一个水闸。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如今广陵斗门早已消失。斗门南面有一座广陵桥,位于湖湘村湖山和香山之间。据钱清镇直介绍,20世纪70年代,由于引水工程的需要,广陵桥被拆除时,桥与斗门之间有一个高出地面约一米的大坝遗迹,并出土了木桩和泥炭。当我们参观这个遗址时,没有遗迹,只有一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广陵桥,它已经破旧不堪。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马镇在钱清湖湘村建斗门。会泽人把马太守尊为“李记王”,并在象山建庙祭祀。这座寺庙建于唐朝开元年间(722年),自建成以来一直在烧香。人们称这个寺庙为大王庙。寺庙里有许多石碑。上述碑刻《岳广陵县新建斗门记》是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石碑,刻有建湖水系治理的深远意义和成就,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庙里的师傅告诉我们,这块石碑已经被相关部门移走保存了。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我们到大王庙的时候,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但是很多信徒去烧香拜神,这让我们感觉到马镇在这个地区,甚至在绍兴人心中的地位。

传世孝道拥抱古堂

在湖湘村以北不远处,进入三溪村的边界,包谷塘位于三溪村的包谷自然村。

包谷村是一个被水包围的平原村庄。包谷村的名字来自包谷古堂。拥抱古堂的原创作品,拥抱古堂。《嘉庆山阴县志》记载,东汉永和年间马镇建建湖后,沿堤修建斗门、城门和堰,其中西堤包谷塘是西堤十四个堰之一。池塘和堰都是堤坝,所以在一些历史资料中,包谷池塘被称为包谷堰。据绍兴府(万历)记载,“包谷塘在涪城以西52里,上有镜湖,下有小江。当这个池塘在世界之初流传下来的时候,它在建造的时候就倒塌了。一位老妇人受了苦,去水里等死。当他的妻子在痛苦中,她也去了水死,举行了她的姑姑的身体出了水,池塘成为一个成功。”在古代,媳妇叫婆婆“姑”。当她看到婆婆溺水而死时,她跳进河里去救她。虽然她救不了婆婆的命,但她最终还是找到了姑姑的尸体,并把它捞出来。她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受到村民们的广泛赞扬。因此,人们称这个池塘为“包谷”池塘,这个村庄被称为“包谷”村。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胡谷”被写成了“胡谷”。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据地图和文献记载,包古塘从南面的湖溪自然村开始,向北延伸至包古自然村,是古代的一项重点水利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场所。《钱清镇志》记载:“元至郑铮十九年(1359年)二月,朱元璋的军队围困绍兴城,他的将军黄豹、马立攻打钱清,挖了60多丈的包谷塘。三月,张士诚派兵增援钱清,修复包谷塘,保护扎寨因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池塘的历史地位绝对不低。古塘宽8米多,长约450米。它在受到大潮袭击后被遗弃了。由于水流和人为破坏的长期影响,剩下的地方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功能。唯一剩下的地基仍在水下。只有当干旱很浅时,才能看到它壮丽的遗迹。我们今天看到的包谷塘遗址,早已从当年的辉煌势头中消失,但它们也有一种平静而柔和的韵味。海浪像镜子一样光滑,一艘小船慢慢地过来了。船上是一个拉网的老人,有三两句绍兴方言的问候。它是如此美丽和美妙。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三盖三建JIU燕大桥

“环游世界不如宁波河,宁波不如九岩桥!”

这是那时候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提到的九岩桥位于钱清镇九岩村。旧岩桥的前身是古旧溪门(旧岩门)。文献中有许多不同的关于九眼门起源的记载。根据嘉庆县嘉荫县的记载,九雁门是元代居民在钱清江南县城以西50英里处修建的。《绍兴县志》第一辑记载,宋丁敬三年(1262年),梅提出修建古酒溪门,又称酒岩桥。古人也把“九眼”写成“九石”,这个村庄以一座桥命名,桥就是从那里来的。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古旧溪门桥位于旧岩村旧溪河畔。它在建设之初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建设设施。大门的北部是海滨,是为了防止潮水入侵和内陆河泛滥而建造的。殷珊的前满妹人高文亮倾其所有,在九月建造了这座大门。大门西侧的底部地基是后山的山麓岩石。大门建成后,在后山山麓的岩石上钻了十个眼洞,整个大门上有九个洞。后来,海岸向外扩展,滩涂变成了沙子。相反,水闸失去了功能,成为排水和泄洪的障碍。因此,在元稹的第三年(1297年),它被改造成了一座桥。为了快速出水,桥墩被建造成一个“梭墩”,这是一个有两个尖锐的末端和宽的中间的梭子,就像一个织布机,可以减少水的冲量,所以它也被称为“引水”。后来,由于桥很难抵御洪水和潮汐的袭击,它不时被损坏,所以它在元稹第三年(1297年)再次重建,第3、5和7洞分别被封锁。从此,九眼桥成了六眼桥。20世纪70年代,当吕夏河被疏浚时,水闸桥被拆除了。当我们参观这里时,我们看不到遗迹。问了一些当地人后,我们意识到水闸桥西侧的地基还在,当天气干燥、水浅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还发现,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建于原大门以西50多米处,自然是为了方便群众。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站在那里,回顾过去,九岩大桥,这样一个艺术和创造性的水利建筑,真的很迷人。

很遗憾,在我第一次去钱清的时候,我不知道古代水利建筑的真正特征。事实上,钱清镇有很多文物古迹,如清水亭、桂花桥、智多禄庙、朝东台门青瓷窑址等,需要下次再发掘。我们希望在水乡保留这种文化记忆和这种感觉。

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拥抱古塘的河景

边肖:张彤·柯文/照片陈文华

标题:打开一个历史的云,举起一些水下的残影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