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鱼米之乡...绍兴的名片上有许多头衔,但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是“水”。

绍兴建在水上,靠水繁荣。“三座山和数千条小巷蜿蜒曲折,数百座桥梁和数千条街道纵横交错”。自古以来,四通八达的水路使这座城市具备了发展商贸的独特条件,并创造了历史上“万井十三州”的繁华景象。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席卷了古越大地,各行各业都在等待繁荣,对物流的需求爆发了。绍兴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水运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升级。如何更好地再现水运的优势。如何振兴古运河?杭甬运河建设项目已经进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图为杭甬运河汤角门上游引航道。袁云局长照片(市档案局提供照片)

新时代孕育了古运河的活力

打开浙江地图。绍兴北部的杭州湾连接着广阔的东海,浙江东部的古运河蜿蜒穿过这片土地。水运的发展连接着内陆和海洋,这是绍兴的独特条件。然而,在2000年之前,海河联运只是绍兴的一个梦想。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绍兴港航局副局长韩说,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尽管绍兴的河流纵横交错,但大多数都是低等级的天然水道,只能用于跷跷板船和水泥船的航行。“低等级河流占城市河流总长度的90%。上面,你只能通过20多吨的船只,水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当时,钱塘江上的大船不敢驶往绍兴,很容易搁浅;绍兴的小船不敢驶往钱塘江,因为安全没有保障。虽然水系相通,但由于海湾众多,河流狭窄,水深较浅,跨河桥梁不足,绍兴的水运仅限于市区和萧山。贯穿全境是一种奢侈,更不用说海河联运了。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不仅这条河很小,而且只有几个普通的码头。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市仅有200多个泊位,大多缺乏管理和装卸设备。全市港口吞吐量仅为每年200万吨。

七、八十年代,改革的号角吹响后,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物资运输和客运需求旺盛,交通运输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空管部门将组织和调度货物的权力下放给企业,在管理上对个体船舶和副业船舶一视同仁。绍兴的船只数量激增,达到3000多艘。随着船舶和交通量的增加,对航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历了几千年风风雨雨的杭甬运河,迫切需要重新规划、重新建设、重新开发。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新运河结构的水运新模式

2000年,杭甬运河工程正式建成,是浙江省航道规划的20条高等级航道之一。运河全长239公里,流经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杭州、宁波和绍兴。它西接京杭大运河,东接北仑港,连接京杭大运河和钱塘江、甬江水系。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杭甬运河的大部分工程都集中在绍兴段。绍兴段全长101.73公里,北起柯桥区杨新桥镇,经岳城区灵芝街、斗门街、东湖街、高埠镇,沿肖勇铁路北侧,经上三高速公路,由上虞区西塘角至曹娥江,经童鸣船闸进入姚江,止于上虞区凤会镇安家渡。该项目于2002年正式启动,2013年全线通车。千年“殷珊古水道”终于到达了海口,绍兴的年内河运输量增加了近十倍。同时,经过几年的建设,上虞港区的越城港区中心作业区、福安作业区、曹娥江作业区相继投入使用,一批港区正在紧张建设中。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杭甬运河通车后,充分体现了占地少、交通量大、排放低、受天气影响小的优势。“过去,我们的煤炭只能通过海路从上海朱家门码头转运,而内陆水路单程只有395公里。杭甬运河开通后,它可以从宁波运输煤炭,单程缩短到170公里。”镇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能源部部长徐国华深情地表示,在杭甬运河500吨级船舶通航正常化后,工厂的煤炭供应逐渐从上海转移到宁波镇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大大节约了成本”。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随着运河的建成,沿线物流企业看到了更多的商机,一些运输公司升级了船只,甚至订购集装箱,调整了运力结构。绍兴一升船务有限公司老板陈坤荣表示,杭甬运河建成后,航道等级得到提升,500吨级船舶畅通无阻,货运量迅速上升,但燃料和人工成本增幅很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这条河流得很舒服,船员们喜欢它。"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杭甬运河的建成完善了长江三角洲“两横六纵”的高等级航道网,改变了浙北的整体高等级航道格局,也成为绍兴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与濮阳河中的曹娥江一起,形成了辖区内的“H”型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形成了绍兴“一江两河四连十线”内河航道网的总体格局。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多功能水上黄金通道

如今,杭甬运河不仅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宁波港的黄金水道,也是古代越南美丽的风景带。

运河建成后,许多不同形状和特点的桥梁也出现在世界面前。涪陵桥、年岩桥、五莲桥等77座桥串联在一起,形成了运河上独特的景观。桥梁是为河流而建的,河流因桥梁而美丽。从柯桥区杨新桥镇钱家湾乘船到上虞区丰辉镇安家渡,一桥一景,让旅客领略独特的水乡风情。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同时,通过对运河两岸的科学规划、建设和维护,以及规范化管理,运河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沿岸景观也得到极大改善,这使得运河附近的居民充满了幸福。沿着运河散步,你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感受古雅的运河文化和古老的越文化。杭州-宁波运河周边的旅游项目正在积极规划中。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在杭甬运河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其在浙东地区的引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农田灌溉、水利和防洪等功能。与杭甬运河同步设计建设的浙东引水工程是浙江省跨流域数量最多、跨区域最广、引水线路最长、投资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是解决杭州湾水资源平衡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秒钟,约50立方米的淡水通过杭甬运河愉快地流向宁波,每年可提供约3亿立方米的供水,惠及约1300万人。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目前,杭甬运河的港口建设、景观改善和旅游开发仍在进行中。整个运河就像一个脱胎换骨的年轻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可以预见,杭甬运河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2000年11月29日,《绍兴日报》第一版报道,交通部到绍兴考察杭甬运河绍兴段航道改造工程。

■天启

通江大海汇聚能量

今天,随着陆路运输的迅速发展,许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要发展水路运输?

一组数据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据计算,为形成相同的运输能力,水运、铁路和公路的基本投资比例为1: 3: 7。运河建成后,其持续的经济效益更加惊人:整个杭甬运河的货运量相当于4-5条孝甬铁路或整个杭甬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比公路运输更环保、更便宜。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然而,与杭州、宁波等邻近城市相比,绍兴的水路运输仅占城市货运总量的8%左右,这与“水城”的称号不符。过去,由于航道的限制,绍兴内河一直“苦而不畅”,前海后河的地理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杭甬运河的建成,海河联运大动脉已基本开通。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在绍兴的水运发展中期计划中,到2035年,水运需要达到全市货运量的25%。届时,绍兴丰富的河网资源将再次焕发生机,水运与陆路交通、空运输等交通方式将形成经济发展的三维“经络网”。城市水运将在海洋经济时代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边肖:张伟很难对付,陈文华

标题:杭甬运河:解读繁荣展示新面孔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