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诸暨市英电街镇的应女士因左腿骨折到镇中心医院就诊。在诸暨中医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中心的骨外科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避免了转诊到更高一级医院的麻烦。

大医院“搬”到了人们的门口

专家门诊,外科治疗...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的医疗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有效创新措施,促进全市医疗资源共享。如今,在绍兴的基层医院提供这种医疗服务已经不再困难。

大医院“搬”到了人们的门口

以医学会、医学会建设和卫生人才流失为载体,资源向上“引进”和向下“流失”,我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迅速提高。以岳城区高埠镇卫生院为例,在与绍兴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密切的医疗联系后,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目前,医院已能开展腹腔镜、支气管镜、胃镜、宫腔镜、阴道镜等“五镜”手术,同时补充和完善了CT等检查项目。

大医院“搬”到了人们的门口

为了促进医疗资源的长期下沉,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各种形式的医疗协会工作室已经在我市各地的基层医疗中心建立起来。在派遣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患者可以在自己家门口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就近就医。为了推进“社区小病院内大病”分级诊疗,上下医院还建立了联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方便人们上下。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率保持在60%以上,市县医院转院32300人,基层医院转院22100人。

大医院“搬”到了人们的门口

通过医疗协会建设,全市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在市(县)级的全覆盖下沉。在此基础上,为了使优质资源向更高质量下沉,去年年底,我市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医疗社区试点建设。即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作,形成紧密的医疗管理组织,通过医疗社区人力、财力、物力的统一管理,促进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据报道,在柯桥区试点的基础上,我市将有序推进市级医疗社区建设。

大医院“搬”到了人们的门口

“通过持续大力推进‘双下沉、两推广’,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可以有效流向基层,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让群众上门看病更方便、更实惠。”一位来自市卫生规划委员会的人士说。

大医院“搬”到了人们的门口

边肖:唐桂平陈文华

标题:大医院“搬”到了人们的门口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