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10月1日上午6点。第83军的一个合成旅。

一等小号手孙大祥,小心翼翼地把昨晚擦了无数次的军号拿了出来,军号又亮又亮。

6点09分,“孟良崮神炮连”的中士又在军纪镜前穿好衣服。

一分钟后,根据部队的秋季作息时间,该起床了。孙大祥吹响军号,深吸一口气,这是我军全面恢复演奏作息号以来,公司的第一声警钟。

这一刻,响亮的军号再次在数千个军营中响起——

6点30分,响亮的叫醒电话吵醒了黎明明,这是长江以南的露水。江苏省一个预备役通信团的官兵迅速起身,整齐地排好队,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

在第79集团军的一个合成旅,“长城外的第四硬连”,熟悉的号声似乎把这个连带回了战争年代。80多年前,在余美华战役中,整个公司遭受了超过一半的伤亡。在紧急情况下,号手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整个连队的官兵热血沸腾,一下子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兵营又听到了号角

“军号声唤醒了我们对公司时代的记忆,激发了我们训练和备战的热情,激发了我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该公司现任教练蔡力峰说。

这一刻,响亮的军号再次在数千个军营中响起——

帕米尔高原西樵边境。10点钟,班号响了。新疆军区边防团库伦都克边防连的八名官兵越过了大坂、条冰川、雪山和山脊。国庆节那天,他们在海拔4000多米的执勤点巡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祖国献礼。

兵营又听到了号角

号角一响,第82集团军一个合成旅的官兵立即投入了热情的训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的前辈歼灭了美国精锐的“北极熊团”——一个加强了的步兵团,并在一个响亮的信号中夺取了它的军旗,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榜样。

兵营又听到了号角

号角一响,生于南昌起义的第76军旅“吕庄英雄连”的官兵听从指挥,迅速集合。这是王大斌烈士战斗牺牲后留下的号角。它是公司传承了70多年的传家宝,见证了公司历史上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

兵营又听到了号角

1946年8月,鲁庄发生了一场血战,全连104名战士战斗到最后6名。小号手王大斌拖着断了的腿,吹响了号角。直到他死去,他都紧紧地抓着军号,不停地爬行和冲锋。

兵营又听到了号角

战斗结束后,公司被授予“鲁庄英雄公司”荣誉称号,王大斌使用的军号被公司收缴。几十年来,每一项重大任务,他们都用这个号角来吹响第一声冲锋,这是不可战胜的,不可战胜的。

兵营又听到了号角

成千上万的军营里响起了响亮的号声-

在战争年代,无数官兵在号声中冲锋陷阵,赢得了胜利。

在加强军队的征途上,全军官兵在军号声中秘密行进,建造军营。

边肖:新华社周琦珍

标题:兵营又听到了号角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