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生态的恢复是河流管理的基础."“基层治水不能只靠政府唱独角戏,还要动员群众共建共享。”这几天,柯桥的“治水圈”里出现了一个“河长笔记”,让许多有着同样经历的河长们深受感动。

《河头记》中的治水

《河头记》编辑冯峰,柯桥区马安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镇南塘头河镇级河头。今年是他担任河道主管的第五年。看到河水越来越清澈,环境越来越优美,冯峰感到心满意足。9月3日,他写了一篇《河工笔记》,记录了过去五年南塘头河治水的变化、经验和做法。

《河头记》中的治水

南塘头河长1111米。农田和居民楼是河流两岸的主要区域,基本没有工业污染。然而,从上游输入的污染往往使南塘头河难以防止。南塘头河是一条破碎的河流,很难排放污水。"这是我成为河长以来最大的问题."冯峰写道,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河头记》中的治水

沿着南塘头河走,一路绿树成荫,环境宜人。四年前,这种绿色几乎被砍掉了。事实证明,海峡两岸的树木都容易落叶。为了便于清理,有人建议砍伐所有的树。不过,冯还是坚决制止了。他说绿化是河岸生态的一道亮丽风景,最终绿化得以保存。对此,冯锋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这是我当了河长以来最自豪的事。”

《河头记》中的治水

经过五年的治水和保护,冯峰发现基层群众的参与和合作尤为重要。对于敬业的清洁人员,他由衷地称赞道:“除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无论晴雨,这艘‘心灵号’每天早晚都会打捞漂浮的物体。”他还对村民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表示赞赏:“河流正在慢慢变好,村民倾倒剩菜的现象少得多。”

《河头记》中的治水

在文章的最后,他还提出了一些小建议:狐尾藻和金钱草具有明显的净水效果,水培植物周围有许多小鱼;河道疏浚应在不同季节进行,有利于保护鱼类和水培植物;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整治、河岸建设和绿化维护需要统筹规划;村级河道长度非常重要,河道管理应确保小事情不出村,大事件依靠协调。柯桥区水利办公室的一名干部表示,这些建议来自实践,值得借鉴。

《河头记》中的治水

边肖:黄

标题:《河头记》中的治水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