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需要长期服药且行动不便的重症慢性病患者来说,每次排队治疗都是一种严重的折磨。然而,在诸暨市,没有必要这样麻烦。为了方便慢性病患者就医,城市铺设了通往基层的卫生之路,方便群众的医疗服务被直接送到群众的家门口,如王嘉靖镇,在那里患者可以在家刷社会保障卡;在陶铸街,护士上门为病人提供护理;在江藻镇,住院病人就像住在家里一样...
“小燕子”来到门口护理病人。
王嘉靖:你可以在家刷卡
陆奶奶住在王嘉靖镇官湖村,今年74岁,患有高血压和关节炎已有20多年。因为他们的孩子已经离开很长时间了,他们的腿和脚都不方便,在过去,买药和其他事情都是由邻居来做的,大多数人在不合适的时候会忍受疼痛。
"要是医生能来我家看医生就好了。"鲁奶奶的夙愿近日得以实现——王嘉靖镇卫生院开通了“云诊所”服务平台,签约医生可以来看望慢性病患者。
陆奶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拨通了预约电话,很快签了合同的医生来到了门口。在给老人听诊、测量血压和血糖后,签约医生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到“云诊所”的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帮助陆奶奶直接刷医疗保险卡挂号配药,就像坐在医院里一样。后来,鲁奶奶的社会保障卡被插入读卡器支付医疗费。
因为在去医院之前已经查阅了病人的病历,所以需要药物的医生基本上都保存在便携式药盒里。即使他们遇到不携带的药物,医生也可以通过“云诊所”给他们开处方。收到信息后,医院药房将准备好药品,由快递员运送。
“云诊所”是王嘉靖镇卫生院院长王百峰多年来一直在脑海中思考的方便医疗的“云手段”。
“每天在医院最早排队的总是老年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慢性病患者。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刷社会保障卡来报销,所以他们几乎每个半月都要亲自来一次。”王百峰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真正需要的不是大医院的“高水平服务”,而是最方便的家庭诊断和治疗。
因此,王百峰联系了云桌面软件供应商,开发了“云诊所”软件,允许18名签约医生和22名签约医生助理每周带“云诊所”到村里为该镇近2000名慢性病老人服务。
“小燕子”教社区里的老人保持健康。
陶铸街:护士来护理
“今天,是社区开展医疗护理相结合工作的时候了。为老人量血压,做穴位按摩,教每个人在腰部受伤时如何固定腰带……”这是陶铸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陈艳7月26日写的一份周报。陈艳坚持写每周笔记的习惯已经有半年了。
陈艳在陶铸街的城西社区非常有名。每个人都叫她“小燕子”。在此之前,她在上海做了多年的社区医生。回到工作岗位后,她把大城市的先进理念带到了诸暨。作为城西社区医疗护理一体化的一对护士,陈艳将于每周四带着老人健康档案来到社区,为老人进行基本健康检查。医疗服务结束后,她会给老人上一堂太极、瑜伽或心理健康课,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预约,等待“小燕子”上门护理。银泰社区80多岁的老奶奶赵仲英几个月前意外摔倒并骨折。陈艳得知后,她每周去一次养老院进行专业护理。精心治疗褥疮,精心锻炼老年人的肌肉和骨骼,耐心陪伴和交谈...经过几个周期的护理,老人已经不能在床上移动,现在他们可以在帮助下慢慢站立。虽然她的手脚不干净,但她总是带着真诚的感激看着“小燕子”。
“小燕子”上门医疗模式受到了好评。接下来,陶铸街准备在所有社区推广这种将医疗保健与疗养院相结合的新模式,这样行动不便的病人可以享受医院级别的护理,而无需离开家。
王嘉靖镇卫生院的医生来看我。(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江灶镇:建立医疗保健一体化病房
不久前,江藻镇卫生院的张建刚医生收到一张纸条:“感谢江藻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他们一直照顾我父亲,直到他去世。虽然你们不是亲戚,但你们比亲戚好。”
这封信是周先生从江灶镇山亭村发来的。他的父亲患有白血病,癌细胞扩散到许多地方。年初,当他从大医院回家时,医生说这位老人只剩下几个星期可以活了。在家里,这位老人正遭受着痛苦,而且他很瘦。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周先生把他送到了江灶镇中心卫生院医疗保健联合病房。入院后,在止痛治疗和临终关怀的帮助下,老人的蹙额终于放松了,他每顿饭能吃一大碗米饭,他的生命持续了六个月。
"我父亲去世前每天都很开心。"周先生说,因为医院的病房是在"家门口",所以到处都是乡音,医护人员每天都像家人一样耐心细致。我父亲在医院经历了“家庭治疗”。“这种家庭式的治疗还是很实惠的。我父亲每月的医疗费加上住院费只有1000元。”
江灶镇中心卫生院医疗保健联合病房是诸暨市最早的慢性病和临终病人病房。除了为专业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相结合外,为了减轻群众的住院负担,2014年江灶镇出台了住院补助政策,即江灶居民和常住居民每年首次在江灶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时可补助400元。
三年来,江灶镇住院补助支出累计38.9万余元,惠及900多名慢性病患者和临终病人,有效地让群众享受到了上门特护。
:翁通讯员何文华
标题:诸暨:生病的老人就医更方便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