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虞区有关部门受北京有关部门委托,历经波折,终于找到了著名抗日英雄、《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的女儿——92岁的徐如珍女士。徐若珍住在上虞,她的生活经历鲜为人知。李进海,曾任上虞市档案局馆长、局长,退休后曾任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参与了整个搜寻过程。最近,他讲述了这背后的故事。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何云的女儿徐如珍和孙子黄克明。

孤儿还活着

今年6月,上虞区政府有关领导前往四明山革命老区何勇镇竹乡村。在竹乡村的村史陈列室里,著名抗日英雄何云的故事非常引人注目。当时,山西省左权县委托上虞寻找何云的后裔,组织左权、何云等革命烈士的追悼活动。从竹乡村干部那里了解到,何云好像有个女儿在上虞,她年轻的时候去过竹乡,但是现在没有消息。因此,寻找何云烈士女儿的任务就落到了上虞区委党史研究室和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肩上。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找到中国著名抗日烈士、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何云的女儿是一件大事。上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李进海等人立即采取行动,四处询问。6月25日,经过多次波折,搜救人员终于在关白街龙山社区丁杰斯路一栋老房子的二楼找到了何云烈士的92岁孤儿徐如珍。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徐若珍因为腿脚不便,不能起身行走。面对游客,她兴奋地反复说:“我是何云的女儿!我父亲的真名是朱世桥。我是父亲朱世桥、母亲许的亲生女儿,生于1927年12月28日。父亲离家参加革命后,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处逮捕和杀害革命者及其家属。在我父亲派人送我母亲后,我仍在给母亲的娘家喂奶,从现在起就没有联系了。不久,我母亲再婚了,我被我叔叔接受为养女。”她让保姆拿出她的身份证和退休证明,还给了她儿子黄克明的联系方式。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工作人员随即拨通了黄克明的电话。在电话中,黄克明强调:“我是何云的孙子。”

验证之路

为什么何云的女儿的身份这么多年都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烈士的待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因为这需要大量的身份支持信息。

从6月29日开始,搜救人员找到了朱茂川,90岁的朱香村主任;徐,87岁的徐如珍养父徐的儿子;朱乃军,86岁的何云堂的侄子;朱,78岁的何云的侄子。我还去了区发展和改革局查阅了前粮食局徐如珍的人事档案。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老人的口述情况基本相同,这与《何云传》中的记载是一致的:何云1905年生于镇朱香村一个破败的书香世家,其祖父朱曾是清朝官员,有四个儿子。父亲朱伯修,生有一子三女,儿子何云排名第一,大女儿朱,两个女儿朱双佩,而小女儿不详。朱伯修病了很多年。为了支持他的出现,1925年,20岁的何云嫁给了许文英。何云的母亲徐兴梅和她娘家的人也是负责人。她的父亲是以前的一位清秀才子,而她是与她有亲戚关系的儿媳妇许。她是一个诚实而简单的山村妇女,她能读会读。朱和朱双培在上虞当小学教师。1917年,从丰辉县第一中学毕业后,何云和三叔去北乡的一所小学当见习教师,一边教书一边自学。1919年,15岁的何云考入绍兴省立第五师范学校。自从五四运动开始,他就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1923年秋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在横塘杨家溪逸夫小学、白马湖春晖小学、丰惠县中山小学任教,并以教师的身份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12月28日,何云和许的女儿在竹乡出生。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虞国民党右派互相呼应,逮捕革命者,造成“四·一五”流血事件。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防止他们受到反动派的伤害,何云要求把他的妻子许文英和他的女儿送回到他们母亲在下关的家,而她的女儿才出生10个月。在1930年5月5日离开家去上海之前,她正式宣布离婚,并要求姐姐向父母表示敬意。我父亲病了很多年,在何云离开家乡后不久就去世了。母亲徐杏梅和她的二姐朱双佩从竹乡农村搬到县城冯家洞街新台门西楼下的一所出租屋。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周鹤龄的父亲曾经和何云的母亲徐兴梅是邻居。从1944年到1946年,周鹤龄一家也在同一扇门里租房。1944年,周鹤龄15岁。当时朱在下关教书,经常到丰惠看望母亲。朱双培和母亲住在一起,但他从未见过朱家的小女儿。他的祖母叫徐兴梅,何云的两个姐姐是陆琴·阿伯和双佩·阿伯。1945年6月,浙东新四军解放了上虞县。七月初的一天,看到朱的祖母家有浙东新四军的同志来吊唁。他还发现朱的祖母和阿伯都不高兴,不时流下眼泪。后来我问了,才知道朱的祖母石桥(何云)的独子在太行山被日寇杀害,她的二女儿双佩也随抗日军官的丈夫离开了江苏。这两个孩子相继死去,这使她很难过。1949年,朱双佩随国民党军官的丈夫去了台湾。朱回到母亲身边,随后和母亲一起搬到丁宅。20世纪80年代,周鹤龄在上虞市教育局工作。他去丁宅打听朱奶奶的母女,什么也没找到。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在原粮食局的人事档案中,有一份由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统一印制的干部档案,共92页,内容包括干部简历、历次政治运动评议总结、干部评议、考核表等。内容完整,其中1981年7月填写的干部简历非常详细。早在1981年,她就向组织说明自己是何云烈士的女儿,经中共上虞县委组织部审查盖章,证明得到县委组织部的认可。只是徐如珍保持低调,没有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当时,她的儿子黄克明于1980年8月参加高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通技术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通工程学院的前身)学习。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何云(左一)与左权在太行山合影。

经常互动

徐如珍与朱湘的朱家有着长期的交往。在离开大陆去台湾之前,何云的二姐朱双佩给了许如珍一张和丈夫的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如珍的侄女:这是我和沈小婷的照片。我希望你来湖北时能带上它。两个阿姨和两个吊坠。”新中国成立后,徐若珍两次回到她出生的朱湘。第一次是在1953年5月和6月,当时她作为县妇联的宣传官员去竹乡村宣传婚姻自由。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她和丈夫黄·在何云的客厅呆了一夜。朱祥村的长辈们至今还记忆犹新,现场非常热闹。我听说何云的女儿回来了,很多人都围了过来。当他们离开时,许多老人得到了汽车的帮助。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徐若珍也与朱乃君的弟弟朱乃珍有联系。朱乃珍称何云的母亲为大皇后,而徐若珍称朱乃珍为姐夫。黄克明结婚了,朱乃珍全家都来喝酒祝贺他。24岁时,朱认识了徐如珍的丈夫黄,当时他是两湖公社的党委书记。朱知道是何云的女婿。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何云的妻子许和女儿被送回家,许的父亲收到了一封离婚信。徐宝义的孙子许宋庆看过这封离婚信。由于历史悠久,这封离婚信已经消失了。和于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徐家祖过去在杭州经营银行业务,但后来他的家人拒绝了。在徐宝义这一代,他从杭州搬到上虞来管理自己的家乡,靠务农为生。大儿子许在一家棉花公司当了多年会计,家里的生活主要靠许的工资维持。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许退休后和家人住在一起。许的妻子吴来自辰溪县坳村。经介绍,许在岙村嫁给了一个姓钟的男人,他的妻子死了,他和许有两个女儿。许和大女儿钟菊珍住在岙村,小女儿钟后来嫁给了太平山村,至今健在。许文英于1994年逝世,葬于陈家坳村,享年93岁。黄克明说,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母亲带他去看望过他的祖母一次。当他长大后,他也单独去看望他的祖母几次,最后一次他带着他的妻子去看望他。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许改嫁后,其叔父许刚刚辞别亡女,决定收其侄女为义女,改姓许。许黄羲把许茹珍当成自己的孩子,让她一直学习到小学毕业。徐若珍很感激抚养她叔叔的家庭。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许汝珍收到父亲何云的第二任妻子轻舞的来信。当时,轻舞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在何云死后再婚,并有了孩子。轻舞的信有九页。从军校毕业后,黄克明回家探亲。他也看到了这封长信,记起了信的大致内容。轻舞在信的首页提到,何云在死前向该组织解释过,他在上虞的家乡结婚后离婚,在家乡生了一个女儿,并放弃了女儿,现在这个女儿应该还在那里。不幸的是,这封有50多年历史的信找不到了。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徐如珍还给写了一封信,她和丈夫黄一起讨论完成,并请上虞县政协主席审阅。这封信是和2公斤包装好的上虞茶一起寄到北京,然后交给了轻舞。

1983年前后,黄因公赴京,到晋察冀抗日烈士陵园拜谒与岳父素未谋面的何云,葬在左权将军旁边。徐如珍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坐长途汽车。这一次,黄会见了,谁也牺牲了。回国后,黄向妻子描述了的外貌,说每年清明节都去祭奠何云烈士。许汝珍的家中还保存着何云烈士陵寝、何云烈士陵寝的碑文、何云烈士陵寝前黄的照片以及墓前挽联上“许汝珍的女儿、女婿黄、孙子黄克明”的花圈照片。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2000年9月1日,在丰惠镇钱家巷23号上虞革命遗址展览馆正门上方,悬挂着一面“何云烈士塑像开业典礼”的大旗。作为何云烈士的亲属,许汝珍的三口之家应邀出席了揭幕仪式。9月4日,《上虞日报》头版刊登了《让烈士精神永存——何云烈士塑像揭幕仪式》手稿。最后一段写道:“徐如珍,现年74岁,是何云烈士的亲生女儿。她目睹了她父亲的雕像,非常激动:当她10个月前出生时,她的父亲出去参加革命。乃叔养大,改姓徐。”许汝珍把邀请函和照片放在何云烈士的雕像前。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1945年7月,上虞县民主政府向何云烈士的母亲颁发了烈士证明书。母亲死后,烈士证明书留给了照顾母亲的何云的妹妹朱。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期间,朱寻求并接受了许汝珍的帮助,但后来再也没有联系上他。15年前,许汝珍委托堂兄许的儿媳朱向何云索要烈士证明书,但朱已去世,烈士证明书下落不明。因此,他女儿的身份,何云的烈士,还没有得到法律的确认。

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今天,许如珍是何云烈士留下的唯一孤儿,这是无可非议的。

边肖:杜晶晶·陈文华

标题:何云烈士遗孤身世之谜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