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是诸暨市草塔镇上虞村的商标。在战乱年代,庄玉霞自然村的10多个“红嫂”把他们的亲戚送到前线,站岗,送情报。这些东西是年轻一代在洪庄于霞展览馆记录的。
最近,在离于霞红村展览馆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个红村嫂子展览馆。这个展厅的主要人物是上虞村的92位普通村妇,被游客们称为“现代红娘”。
三年前,15个村里的弟媳自发组成了一个志愿者护河队,成为了河道清理的骨干力量。后来,越来越多的村嫂加入了队伍,她们的服务不再局限于河流保护,而是延伸到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如纠纷调解、公益关怀和环境整治。
去年,在村里嫂子的努力下,上虞村解决了搁置了十多年的自来水费问题。
过去,上虞村安装集体水表,年底按每户水表显示分摊费用。但几年前,一些村民在交水费前悄悄换上新水表,逃避交水费。2016年,新农村“两委”决定实施“一户一表”改造,但无法收取每户1500元的安装费。“红村大嫂”何一民不仅带头缴纳了安装费,还把周围的“困难家庭”一一列出来工作。
"我们宁愿喝井水。""没有多余的现金。".....尽管多次遭到冷遇,何宜民还是坚持要在家门外“赖”,耐心地劝说道:“洗井可以,但不卫生,自来水一年也不贵。再说,我们必须为子孙后代考虑……”磨了几天后,几户人家松了口,周围的人家也跟着松了口。老阳,一个经济困难的家庭,真的没有任何关系。何一民一言不发地帮了他一把。“没什么,等你的家庭富裕了再谈吧。”
其他“红村嫂”也向何一民学习,四处打工。一个月后,村里的安装费基本收齐,装修工程如期开工。
除了村里的重大事件外,村里的妻子们还充分发挥妇女的优势,介入家庭纠纷的调解。不久前,村里婆婆和媳妇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媳妇经常离家出走。村里的弟媳很快来到门口,当他们得知当时不在场的村里的弟媳费燕华和儿媳交了朋友后,他们很快让她打电话找人。在费燕华的劝说下,媳妇终于回家了。几个村里的弟媳先让双方“抱怨”,他们发现婆媳只是对彼此的说话方式不满意,并没有实际的矛盾。村里的妻子们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轮流劝说她们,婆婆和媳妇终于澄清了过去。
“任何工作,‘红村’都在前面收费,村里的事情也一样处理。”村党委书记杨表示,村民们认同“现代红嫂”精神,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所以村里想建一个展厅,把“红嫂”精神代代相传。
今年6月,传承红色文化、动员妇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上虞村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管理学会的肯定,庄玉霞自然村被评为中国首批“百村社会治理调查示范点”。
边肖:翁眉佳通讯员斯陈海燕文华
标题:他们负责村里的事务。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