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顺江饮用水工程于1997年12月建成,2001年1月正式竣工。饮水工程不仅优化了于少平300万人口的水质,而且改善了河网环境,促进了绍兴的城乡建设。
小顺江一期工程被评为绍兴市十大最受欢迎工程(1998-2002年)之一。
1998年11月,小顺河被成功切断。袁云局长照片(市档案局提供照片)
遭遇“贫水”
盛洪郎,绍兴水利局原局长,近80岁,长期从事绍兴水利史研究。他认为绍兴是魏晋以来南方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得益于密集的水网和水利工程。东汉永和五年间,会稽太守马镇修建了蓄水量达2.68亿立方米的鉴湖,这是古代江南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为绍兴“鱼米之乡”奠定了基础。
绍兴市位于平原,饮用水有两种来源:井水和河水。当鉴湖发挥作用时,饮用水不是问题。随着鉴湖的逐渐入侵和浪费,河网污染加剧,人们的饮用水日益令人担忧。与此同时,绍兴的降雨不均匀,集中在春秋两季。在夏季和初秋,高温和干旱经常发生,水城镇也遇到“贫水”。
据记载,1967年6月23日至10月31日,绍兴连续干旱131天,绍兴南门水文站水位由4.03米降至1.73米。1971年6月21日至9月17日,绍兴连续干旱89天,绍兴南门水文站水位由4.29米降至1.99米。在这两年的干旱中,绍兴受灾面积达到24.5万亩和22.7万亩,损失粮食6.3万吨和1.16万吨。从1988年到1995年,连续30多天的干旱达到了每两年一次的高频率。
“对于夏季用水,绍兴人有一个痛苦的经历。在干燥的夏季,往往是绍兴人农业“双抢”的季节。生活和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这时,河水在天上,人们仍然需要早起,天黑后才能把水赶到远处。这一天非常难过。”盛洪郎说道。
如何解决水乡“水贫困”?必须找到新的稳定的水源。
1998年11月28日,小顺江净水厂奠基仪式在我市举行。袁云照片(市档案局提供照片)
走出“水困境”
1958年,随着韶钢等工厂的建立,城市人口增加,对水的需求增加,建设水厂迫在眉睫。三年后,绍兴的第一座水厂在西郭建成。水厂以新桥河与青典湖的交汇处为取水口,采用河水。每天的供水量只有几百吨,只有几个大型单位使用。1980年,西郭水厂扩建,供水能力达到3.8万吨/日。到1985年,南门水厂已建成,供水能力为4万吨/日,与西郭水厂相当,但总供水能力仅为7.8万吨/日。
单靠自来水厂无法解决整个城市的饮用水问题。由于两个水厂都从河网取水,在旱季,河流中没有水,水厂也没有水源。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绍兴面临饮用水短缺的危机,不得不从杭州萧山引水。
为了彻底解决饮用水危机,绍兴市委、市政府决定新建一座大型水库。1994年7月,55岁的盛洪郎率先提出建设小顺江供水工程的设想。1995年1月,绍兴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小顺江供水工程筹建领导小组。同年10月13日,绍兴市委常委召开专题会议,正式作出了“九五”绍兴重点建设项目“小顺江”建设的重大决策。1996年4月,绍兴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同意建设小顺江供水工程。
1997年12月,总投资21亿元的小顺江工程开工。小顺江供水工程由水源工程(汤浦水库)、输水工程、松料岭净水厂和供水管网四部分组成。绍兴是主城区,柯桥区(原绍兴县)和上虞区(原上虞市)共同投资经营。水源工程为汤浦水库工程,总库容2.35亿立方米,设计供水规模100万吨/日。该工程于1997年12月开工,2000年4月开始蓄水蓄水,2002年7月26日通过竣工验收。
2001年1月2日,小顺江供水工程正式竣工并开始供水,汩汩清流从小顺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绍兴人从此告别了“河边饮酒”的时代。
构筑“水防线”
2003年,绍兴遭遇了50年一遇的大旱,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激增。松料岭净水厂最大服务系数达到35.6万吨(一期净水厂规模为40万立方米/天),岳城区和绍兴县管网负荷达到90%。
为了缓解自来水厂的压力,提高抗旱能力,小顺江供水二期工程于2004年8月开工,2006年6月竣工。二期工程不仅扩大了供水能力和规模,还有效改善了传统的“一库一厂一网”供水模式,形成了“双向供水、多点进水”的供水网络,增强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管网事故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先进的技术,小顺河水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口约200万的于少平饮用水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香甜可口的小顺河也吸引了嘉多宝、椰子树、山城啤酒等企业来绍兴投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2012年,修建了10多年的汤浦水库开始出现“喝不饱”的现象。一方面,用水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汤浦水库的径流量在减少,比原设计减少了近20%。随着小顺江水库成为饮用水水库,库区上游封山育林,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对改善库区水质效果明显;然而,与此同时,茂盛的植物使得雨水被“分成一块蛋糕”,自然流入水库的水就更少了。
单一水源隐藏的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2011年,该市以曹娥江为水源建设了曹娥江水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饮用水的应急“袁爽供水”。
然而,由于水质的影响,我市的日常饮用水供应仍处于“一源一厂”的状态。经过一年多的调查论证,2015年,平水江水库被确定为我市饮用水基地,并建立了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随着坪水河水厂工程的完成,全市真正实现了“三源三厂”的供水形势。汤浦水库径流量大,汛期有富余水量,而坪水江水库径流量小,可以联合调度,实现汛期和枯水期的互补供水。
为进一步提高供水安全,汤浦水库绍兴方向第二条原水渠道于去年1月9日开工建设,预计于2019年6月底竣工投产。该项目将进一步提高水源输送能力,彻底改变小顺江输水工程原有的单线格局,实现互为备用,为绍兴地区建设一条“水防线”。
■天启
喝好水,珍惜好水
每当我遇到从外地或国外回来的朋友,我总是听到他们由衷的赞叹:我家乡的水真的很美味!这时,我会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小顺河和最好的泉水。
有句老话,挖井的人在喝水时永远不会被忘记。今天,我们可以喝清甜的小顺河,我们应该向为这项民生工程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多亏了支持者,正是因为他们“大胆的假设和仔细的验证”,才能够得出科学结论。由于决策者的努力,小顺江水库的建设计划一经提出,群众立即动员起来,决策变成行动,通过宣传、筹资、政策发布等措施,建成了“贡献现在,造福未来”的伟大工程。
我还要感谢库区的15,000名水库移民。正是他们的离去,才能保证我们喝下更安全、更清澈的小顺河。我还要感谢建筑商和运营商。从一期工程到二期工程,从曹娥江水厂和平水江水厂的建设,从“一源一厂”到现在的“三源三厂”,它们一直在不停地进行,保证了我国饮用水安全的“超前量”。
感激喝好水,珍惜好水。水龙头里的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只有更好地节约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我们才能使这种好的水更长时间地滋润成千上万的家庭,为当地经济服务。
1997年12月9日,《绍兴日报》公布了小顺江工程正式开工的消息。
边肖:钱峰主任实习生朱陈曦文华
标题:小顺江工程:一方有好水,滋润千家万户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