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69岁的林像往常一样,沿着崎岖的山路视察山的阳明洞。
林牢头是岳城区稷山街王仙桥居委会的业余文化工作者。30多年来,他和村里其他20多名村民组成了一支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默默地守护着这个靠近村庄的阳明遗址。
王仙桥居委会与阳明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在2002年王仙桥村搬迁之前,200多名村民住在万伟山脚下。从村子走几百米就是“阳明洞”。“小时候,我们把牛放在山上。下雨时,我们躲在“阳明东田”的石板下避雨。”林老头说,村里的老人和年轻人从小就受到阳明文化的影响,王阳明和“阳明洞”的传说是村里的老人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正是由于这种祖先传下来的文化,村民们自发地成立了文物保护志愿者小组,并一直肩负着文物保护的重任。
十五年前,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阳明文化爱好者来到这里,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网站上扩展了自己的个性。由于担心对遗址的破坏,林女士和文物保护小组成员加大了检查力度,建议市文物部门加强对阳明洞的保护。
2002年后,王仙桥村因惠济山风景区的开发和保护而迁离万伟山,并实施了村改。然而,村里的志愿文化保护队并没有解散,但其规模越来越大。
王仙桥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志亮说,“阳明洞”是王阳明学习、讲学、修炼、悟道的地方,是阳明学的发祥地。这是王阳明一生梦想的地方,也是全村人关心的地方。“虽然从村子到‘阳明东田’的距离比以前更远了,但文宝团队的成员仍然坚持原来的习惯。”却说建安后,有草堂、长廊、古亭、竹修、禹点、宫等。,被整合成一幅美丽的洞天福地图,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随着暑假的临近,王仙桥居委会文化保护小组招募了一批儿童加入阳明遗址保护和阳明文化传播小组。9岁的余泽英最近在“讲好绍兴故事”比赛中脱颖而出。现在,她已经加入了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我希望向那些来参观的人解释王阳明的故事."她说。
边肖:林嘉平实习生徐陈为文华
标题:农民文化保护队的阳明情结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