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羲之的“故事红包”

4月25日,岳城区青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挤满了听一位90岁老人讲故事的人。

老人杨乃君,住在岳城区福山街青藤小区,人称“绍兴方言童”。虽然他已经90岁了,但他经常在城市社区和学校里四处旅行,讲述绍兴方言的故事。去年四月,他举行了五次“故事会议”,分发了2000多个“故事红包”。

这位90岁的老人上个月举行了五次“故事会议”

在青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杨乃君讲述了王羲之的几个故事以及一些绍兴俗语的由来,包括王羲之与千字文、王羲之与鹅村、绍兴人与泡菜等。因为这些故事是用绍兴方言讲的,所以观众感到非常亲切。在现场,杨乃军还分发了自己的“故事红包”。每个红包里都有一个关于王羲之的传说,是用小写字母写在纸上,抄下来放在一个小红包里。

这位90岁的老人上个月举行了五次“故事会议”

4月,杨乃军从柯桥区坪水镇到福泉街,再到岳城区福山街,共召开了五次“故事会”。在坪水镇中学讲故事时,数百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喜爱“故事红包”。

这位90岁的老人上个月举行了五次“故事会议”

杨乃君讲述了绍兴人和泡菜的故事,让学生们回忆起来。他说,为什么很多绍兴人每年都在家里自制泡菜?甚至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女人可以做泡菜,这是做主人的表现。绍兴人和泡菜有什么渊源?所有这些都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绍兴当时叫岳州,范仲淹是岳州知府。范仲淹从小就很穷,他在学习的时候留下了“切粥、切霉运”的典故。当时,他发现岳州的酒业有很好的基础,提出“一县之政,一家之政”。当时,绍兴想发展经济,一方面想成为一个酒业,另一方面,绍兴人需要懂得勤俭节约,开源节流。结果,绍兴人和白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位90岁的老人上个月举行了五次“故事会议”

“每个人的热情都超过了我的预期,这表明通过讲故事来传播绍兴文化非常有用。”杨乃君说道。多年来,杨乃君在绍兴收集了200多个关于王羲之的传说,并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项目“王羲之的故事”的传承人。

这位90岁的老人上个月举行了五次“故事会议”

杨乃君说,除了兰亭,绍兴还有很多王羲之居住的地方和遗迹,留下了很多绍兴人所熟悉的传说,如铁板桥、藏婆弄、朱杰庙、菲比弄、墨池、鹅池等。如今,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越来越多,但他坚信口头讲故事的方式仍然是一种流行的交流方式。只有越来越少的人专注于讲故事。杨乃君认为他应该站起来。

这位90岁的老人上个月举行了五次“故事会议”

培训生唐文/照片

标题:这位90岁的老人上个月举行了五次“故事会议”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