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湾大湾区的建设中,年轻人应该如何努力工作?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建设浙江大湾区,打造青年新高地——杭甬绍青年发展论坛”在柯桥举行。余杭、慈溪、柯桥的300多名青年企业家齐聚一堂,集思广益,智慧碰撞。
省委提出的杭州湾大湾区战略,不仅为杭、绍、甬的长远发展、共同发展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提出了超越时间空和超越时代的发展命题。新时代欢迎新经济,拥抱大湾区的建设。青年企业家应该如何通过积累和创新来把握制高点,为下一轮发展积累新的动能?
海湾地区的发展有赖于引进人才
“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需要各种人才的支持。”著名经济学家、中央电视台经济专栏评论员徐洪才指出,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已经成为第三次全球化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人才流动的趋势决定了湾区的格局,湾区的发展有赖于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加快杭州湾大湾区建设,需要加强杭、绍、甬三地城市人才资源共享,加快三地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政府也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冷静下来,到基层一线企业工作。此外,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应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愿意在员工身上花钱,这样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创新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杭州的许多年轻企业家,邵雍也赞同这一观点。“我公司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塑料打火机制造商,是因为我们坚持了这么多年,坚持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以不变的工匠精神赢得了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宁波青年企业家代表、新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宁伟表示。
柯桥的青年企业家代表、浙江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胡卡纳也表示,作为传统的建筑企业,只有活跃的蝴蝶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企业不断加强人才管理和培养,坚持技术创新,加快建筑业现代化步伐,使企业发展达到新水平。
新的机会需要更开放的思维
大湾区建设如何实现创新。许多青年企业家代表表示,大湾区的建设给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将金融服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中。杭州青年企业家代表、黄凡儿餐饮董事长杜明觉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要实现传统产业的知识升级,要对过去的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和再造,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就必须用互联网的开放思维和整合思维来思考整个产业。
柯桥青年企业家代表、中国轻纺城福建商会书记黄敏同意这一观点。他说,作为在柯桥长大的年轻“第二代”,除了要继续秉承老一代纺织人的勤劳精神,更要积极拥抱新时代。利用中国纺织城的资源,将传统纺织产业与互联网、金融和数据云相结合,以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实现纺织产业。
边肖:潘琼英·陈文华
标题:[拥抱大湾区,发展绍兴]抓住新机遇,拥抱大湾区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