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08字,读完约10分钟
郁达夫的手稿《她是一个软弱的女人》,徐志摩的小说《轮盘赌集》和剧本《边昆钢》,还有毛泽东主席写的《嫌疑人》...最近,《中国现代文学丛书》第一卷出版了。
“在这400卷书中,有一半是从未见过的原著,三分之一是只知道有这本书但从未见过的书。”《中国现代文学丛书》编委会副主任陈子山教授说。
去年9月,绍兴启动并实施了“中国现代文学保护工程”,计划用8~10年的时间,将1万多册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影响的百年古书从黑暗的仓库中带出来,重新进入现代人的视野。
目前,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第一批现代文学文献已被“抢救”出来。这些隐藏多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纸质书籍,将在不久的将来集体进入互联网时代。
原始书籍封面。
第一批400卷的文学作品已经上市
巨大的书架挤得满满的,墙上挂满了现代文化名人的肖像,还有各种罕见的陈喆现代文件陈列在玻璃窗上。走进岳城区汇济路571号浙江月升文化创意产业园美术馆,充满书卷气息。
在大门正对面的书架上,有第一套《中国现代文学丛书》,共400册。
“这个现代中国文献保护项目分为六类:文学、经济、教育、历史和地理、艺术和科学技术。其中,文学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中国翻译文学、文学理论等
在浙江月升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秦少波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散文集和诗歌集的总索引,两卷厚。然而,这只是保护和出版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庞大工程的冰山一角。
秦少波表示,计划中“中国现代文学保护工程”的初始出版量为1万册;完成这个计划需要8到10年,主要考虑到国内外数据收集的复杂性和版本选择的复杂性。
“到目前为止,在现代中国100多年来已经出版了多少官方出版物,没有人能产生一个权威和准确的数据。”秦少波说,“盛岳”多年来从未离开过文学出版的范围,但当他们决定做这个项目时,他们仍然感到特别艰难。
由于文学出版的基础,月升近年来收集了大量的现代文学作品,约10万种。“我们后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中国这一领域专家掌握的信息判断,总数不低于60万。”秦少波坦率地说,他们现在所做的只能是尽可能多地收集。
那么,为什么第一批“复活”文学卷?
“相对来说,文学作品的观众比较多。例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的作品,大多数人都看过或听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丛书》的编辑,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参与了整个编辑过程。他告诉我,这种安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这一套书能立即畅销。
他们中的一半只听到他们的名字,但没有看到他们的书
一百年前一本旧书的外观是什么?
书页发黄,有些脱落并破碎,岁月的侵蚀痕迹一目了然。在“月升”一楼的展厅里,可以看到许多20世纪20年代和20年代出版的现代文献,也可以看到这些旧书在“复活”后的样子——虽然大小、封面和内容都被影印出版了,但它们保留了旧书的原有风味,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
从目前出版的文学卷来看,至少有一半的品种以前从未见过原著,三分之一的品种只知道有这本书,但从未见过陈子山,《中国现代文学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这位一生都在研究现代文学的权威专家承认,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中国现代文学丛书》中的许多书籍。因此,从装订到文本再到版权页,他们的做法是:复制原书,并尽可能使其具有原创性。
张伟也有同感。他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不久前,西陵印刷学会拍卖了郁达夫的一份手稿《她是个软弱的女人》。这部介于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之间的小说,是郁达夫唯一一部完整作品的原稿,约有100页。这也是郁达夫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和重要的作品之一。当时,800多万元的高价被拍下张伟告诉我,郁达夫的这部作品以前曾被中华书局影印,并被广州华成出版社出版,但他们没有复制第一版,而是使用了第二版和第三版。"但是我们发现了1932年4月出版的第一版,它被收入了小说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郭沫若的经典诗集《女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著名的
第一部成就卓越、影响深远的新诗集。这套诗集的最初版本在世界上大约还剩下七八本书,这个最初版本与后来的再版大不相同在张炜看来,第一版在现代文学研究中是很有价值的。
此外,徐志摩的小说《轮盘赌》被收入小说卷,他的剧本《边昆钢》被收入戏剧卷。“很多人不知道以诗歌闻名的徐志摩写过小说和剧本,这是他唯一写过的小说和剧本。有了这两部作品,后人对徐志摩的理解将更加立体和充实。”张伟说道。
《中国现代文学丛书》除了注重名著的版本选择外,其亮点还在于包罗万象。“我们收录了从晚清到民国出版的中国文学书籍,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理论、翻译和许多其他类别。新文学是与通俗文学和传统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文学经典和一般甚至是不为人知的创作都是可以得到的。”陈子善说,这一系列是对中国文学史上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的新呈现,力求更加全面和清晰。“我们尽最大努力让那个时代的更多作品有机会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与现代读者见面,让读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个新的把握和认识。”
在这一点上,陈子山也举了一个例子。“温州有一对兄弟,名叫刘婷芳和刘庭威。虽然他们的专业不是文学,但他们都喜欢写诗。他们合作制作了一个充满风的系列。刘婷芳的诗叫山雨,刘庭威的诗叫山花。但是因为当时是他们自己印刷的,所以很难找到原著。我们找到了它,这次编译了它。”
还有第一个把毛泽东写进小说的作家徐志。在他1929年版的《不认识面孔的恋人》中,有一部小说《嫌疑人》,生动地描述了和林的故事,这本书也收录在小说卷里。
精装。
再生保护与原始保护的矛盾
收集、整理和出版是中国现代文献保护工程的一项基本原则。
“挖掘这些在主要图书馆沉睡多年的现代文献,让它们有机会结识更多的读者。把一个变成一千个,把一个变成一万个,这是一件好事。”秦少波坦言,在从国内外图书馆收集现代文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原始保护和再生保护之间的矛盾。“近代以来,中国出版业引进了西方技术,所用的原材料是机械纸,其酸化极限不到一百年。目前,中国现代文学原著的论文酸化现象严重。因此,复制和出版这些古籍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原始书籍造成一些伤害。也许轻轻一按,书页就会散开。因此,中国大多数图书馆不再借阅这一时期的文献。”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一些图书馆专门派人去研究,但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之前,仓库里的原始书籍目前还没有经过数字扫描。”秦少波说,有些人在现代文学数字化方面做得很好,所以他们可以直接使用它。但是就比例而言,这些数字化的部分也很可怜。
张伟也很熟悉这个情况。他透露,从1840年到1949年,上海图书馆的现代文学藏书在中国名列前茅,大约有50万种书籍、18700种期刊和3700种报纸。其中,那些已经过高清扫描的只是一小部分。
“如果没有再生保护,原书将永远躺在仓库里,没有人能看见它,没有办法传播它,它也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此,陈子山的观点是:与影印对原书的损害相比,再生保护带来的好处可能更大。“在现代人面前以最原始的方式展示这些现代文件,就像回到历史场景的感觉。当你看到这些原件时,你会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就好像你可以和读者面对面交流一样。”
当然,陈子山也强调,也要在具体操作中尽量减少对原著的破坏。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无法阅读的现代文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使更多的作品得以长期保存和流传,已成为当务之急。
收集现代文学
首印四五百套,需求前景乐观
绍兴决定做这个“中国现代文学保护工程”,实际上传达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温暖和敬畏。
《中国现代文学丛书》执行主编陈平原在该书总序中写道:“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出版行为,但背后却有一个学术立场,那就是要以‘先守后守’的态度,对历史负责。”虽然近二十年来,晚清以来出版的许多书籍被整理和重印,但这是第一次看到“中国现代文学系列”这样大规模的计划。如果它能成功完成,将有益于学术界,并有无限的优点。”
事实上,这项由政府牵头、由“盛岳”牵头、由中国多个领域的现代文学权威学者牵头、近百家图书馆参与的“中国现代文学保护工程”,从一开始就汇聚了各种力量。
同时,绍兴的文化意识与商业价值完美结合。“作为私营企业,除了承担社会责任,我们还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秦少波坦率地说。
“虽然这样大的书不一定适合个人购买,但它将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适合广大大学和研究机构收藏。”秦少波说,他们已经进行了市场调查,仅在中国就有2900多所大学图书馆。“市场潜力仍然相对较大。我们先按不同类别印刷了400 ~ 500套,需求前景仍然非常乐观。”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寒山师范学院图书馆是首批购买这本书以丰富馆藏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博物馆采购部主任谢文勇告诉记者,寒山师范学院是一所本科师范学院,有116年的历史,中国语言文学一直是他们的强项。
"购买这套书主要是为了支持我们学校的文科建设。"谢文勇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图书馆里也有许多现代文献,仅在民国时期就有8000种。然而,如果老师和学生想要阅读这些文件,他们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这样做,这是非常不方便的。现在有了一套比较全面的中国现代文学丛书,方便老师和学生查阅。“目前,已有400本书到达图书馆,我们正在对它们进行编目。预计教师和学生将能够在一个多月后借用它们。将来,我们会一个接一个地购买。”
秦少波还告诉我们,第一卷《教育、艺术和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出版。今年8月初,“中国现代教育文学系列”被列入“十三五”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补充项目。
整理文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收集和使用的问题。在采访中,我了解到,除了影印和出版现代文学,该项目中的数字和智能阅读产品也正在开发和推广。
例如,开发现代文献数据库和各种形式的阅读产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数字出版物交易平台。另一个例子是出版数百本经典读物《每个人的小书》。第一批100位浙江现代学者的作品选自现代文学,其中包括30部绍兴的作品,这些作品由中国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撰写,定位为大众通俗读物。
这意味着隐藏多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纸质图书将集体进入网络时代。
边肖:绍兴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徐文字/图片
标题:绍兴“打捞”百年古书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