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赋予古城以灵气,并代代相传地养育着绍兴人。绍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治水史。改革开放40年来,绍兴人是如何走过治水之路的?

很长一段时间,绍兴,一个水乡,变成了一个缺水的城镇,市民们不得不寻找一个好的水源来饮水。1997年12月8日,绍兴小顺江供水工程汤浦水库开工。2001年1月2日,小顺江供水工程竣工,绍兴市200万人饮用符合欧盟标准的优质水。小顺江供水工程被称为当代绍兴发展史上最能给人以实惠感的民生工程。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的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甜

2003年10月1日,曹娥江大闸工程开工,2009年6月28日竣工。随着该工程的建成和运行,曹娥江两岸的滨海平原告别了几千年来强涌潮的历史,开创了浙东水资源综合配置的新局面,是绍兴走向“杭州湾时代”的基础性工程。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的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甜

2017年3月17日,秦村水库工程举行了降闸蓄水仪式。秦村水库工程是浙东曹娥江引水、水资源配置和防洪的重要工程,也是该省投资规模最大、移民人数最多的单项水利工程。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的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甜

为了保护水环境,绍兴在过去的40年里不遗余力。早在1985年,绍兴市就开始使用管道接收工业和生活污水。1988年9月1日,浙江省第一部区域水系环境保护法《浙江省鉴湖水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绍兴市水污染防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的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甜

1999年,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在绍兴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改变了绍兴的城市格局,再现了“三山万巷、百桥千街”的江南水乡风貌。改造后的绍兴环境更加优美,防洪能力更强。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的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甜

此后,“河湖系统”的引入成为一种治水模式。2012年10月12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决定在市区主要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探索建立分级负责的城市河流“共管共享”机制,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的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甜

自2013年以来,全市致力于污水处理、防洪、排水、供水保护和节水的“五水联动”。

2017年,绍兴发布了中国第一张湖泊长度图,率先实施“湖泊长度制”管理,准确实施“一江一湖”政策。

2018年9月27日,地方河流长度体系标准和地方湖泊长度体系标准正式发布,绍兴成为中国第一个制定地方河流和湖泊长度体系标准的城市。

在过去的40年里,绍兴的水变得越来越甜越来越清澈。“如果楚水清澈见底空,距离将通向碧海”,这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正展现出“东方水城”的独特魅力。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的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甜

我梦里的水乡又回来了。

1997年12月8日,绍兴小顺江供水工程汤浦水库开工。

1988年9月1日,浙江省第一部区域水系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鉴湖水域条例》正式实施。

2012年,绍兴开始在岳城区主要河流实施“河长制”管理。通过分级负责,探索城市河流“共管共享”机制,促进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他在三年内赢得了“大禹鼎”。

1999年,绍兴实施了环河综合整治工程。图为吉山花园的景观,吉山花园是一条经过改造后环绕城市的河流。

曹娥江大闸。

边肖:实习生吴

标题: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绍兴的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甜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