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诸暨市街开元村委会60岁的石聚波将妻子的身份证和结婚证交给了代理人石。“村子里有拆迁手续,我妻子的两份文件上的名字应该更正。”他笑着说:“过去,这种事情要办很多,但现在要交给小石了。”
快乐的是55岁的齐伟多。在做了20年的老职员后,她负责了5000多名村民的认证和户口登记。在“最多经营一次”的改革之后,许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她根本无法应对。"现在它是一个信息办公室,许多业务流程都不会."齐伟多说,石的到来大大减轻了她的工作量。
十年前,诸暨引入了村级代理制度,以村级文件为代理人。但是,由于文件本身的业务零散、复杂,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老化、有限,很难真正实现“全过程代理”,最终会有很多村民走上街头和部门去处理。陶铸街决定彻底改革代理制度。今年1月,25名当地大学生被公开招聘为村(社区)代理人,48项“一证一办”村级推广服务和12项街道民生服务被委托给村民。由于他们出色的业务和勤奋的跑腿,村民可以处理许多事情而不离开村庄。在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成了村民们关心的人,并被亲切地称为“小二跑”。
“让代理人专业一点。”陶铸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主任李迎旗告诉记者,公开招聘的村级代理平均年龄为29岁,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经过培训后,他们很快开始代理业务。专职代理在陶铸村发生了显著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一证通”业务的实施。今年以来,专职机关工作人员使用“一证通办”系统,为村民解决了1074个民生问题,为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鸿门社区的经纪人朱来到社区后,遇到大事小事,村民们都要她代理,很快就离不开她了。开元村委会主任赵国平表示,在理顺了代理和文书责任后,村务公开的流程得到了优化。“村民们做事很容易,发脾气和矛盾也较少。”
"穿旧鞋,走新路."陶铸街道办事处主任英国伟表示,改革最重要的是落地,最基层村民的利益意识不容忽视。设立专职代理人不仅突破了“最多跑一次”的最后一道障碍,还探索了农村治理模式的改革。通过提高村务管理的效率,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增强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边肖:首席记者蒋孝文·陈文华
标题:25岁的“小二跑”成了村民们的密友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