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城区福山街银都花园小区周围,一些街道和公交站牌上出现了“大角场”和“大角场”两个地名,这让周围的市民很困惑。11月9日晚间新闻报道了这一事件后,“教学”和“学校”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一些文学和历史爱好者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绍兴一中语文教研组原组长董说,读了一些材料后,他发现“教场”与“校场”之争既复杂又简单,但实际上是发生在南京、苏州、太原三地的纠纷。据史料记载,“教学场”和“学校场”出现在唐代。从词义上看,它们在普通话中的发音完全一样,在过去它们被用作“练习和表演的地方”。然而,当这两个词第一次产生时,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学领域”侧重于“检阅军队”;“校园”侧重于“竞争”和“竞争”。绍兴地区的史料中有“大教学场”和“大学校场”的记载。
在董看来,把绍兴银都花园附近称为“大学校场”或“大教学场”并没有错,但“大学校场”的名称更有影响。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也给许多只知道“大学校”的人带来困惑。他建议“大学校场”和“大教学场”这两个名称应该共存,另一个名称在使用时可以用括号解释,如“大学校场”或“大教学场”。
我市的文化历史专家涂说,根据历史记载,绍兴有着建立教学中心的悠久历史。晋代,县城的武云门外有一个教学场。到了唐代,教学场地被移到了城门外的城西。宋代涪城有两个教学场,一个在稷山门,一个在卧龙山,两个教学场都很窄。明初,大教学场迁至长溪门,即现在的银都花园社区。占地200亩,教学区内有一个武馆,前面有一座将军楼。在古代,教学场地和学校场地可以普遍使用,它们都是训练士兵和每天练习武术的地方。根据绍兴的相关史料和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绍兴地图,当时的目标既有大教学场地,也有小教学场地。1959年6月,绍兴市公安局编纂的《绍兴市小地名》也被写成一个大教学场和一个小教学场。1980年10月,绍兴县革命委员会编纂的《浙江省绍兴县地名》中的标准地名,沿着大教学场和小学校场流传至今。
“从以上记载来看,绍兴大角场的地名历史悠久,已成为标准地名。因此,街道标志和公共汽车站的书写应符合标准,以避免含糊不清和引起公众猜测。”屠蹇宏建议道。
许多文史爱好者认为,虽然"角"和"箫"的读音相同,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地名上的词语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在制作这个著名的地方(道路)品牌时,应该事先检查和规范,以免被公众误解或混淆。
边肖:王陈小红文华
标题:“教学场”和“学校场”有什么区别?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jy/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