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生平照片(资料图)
绍兴有一位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农民作家”,受到鲁迅的高度赞扬。但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而他就是魏的。日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家思教授等著《浙东山区的审美表达——魏小说创作研究》一书,系统地评述了魏的文学成就,魏的名字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积极推进文学事业
受毛主席接见六次
一个好作家可能会被遗忘一段时间,但不会永远被遗忘。时至今日,魏的文章,如《四明山清韵》,使人饮之如甘泉。
魏(1900-1972),嵊州黄泽镇白泥坎村人,原名魏,笔名冯、高山、莫干、牛三。他从小就遭受贫困和饥荒。他10岁进入私立学校,1917年进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他是学生运动的代表。他当过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并两次入狱。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与党失去联系;他曾担任工会秘书,响应北伐战争,抗击日寇,斥责汉奸;他写杂志和评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当选为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魏遭到迫害,于1972年逝世。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刘家思教授介绍说,魏在五四时期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是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宣传者和参与者,编辑了《曲江工人潮》。1926年,他去上海参加工人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杨贤江、茅盾同在一个党团,担任上海总工会书记、宣传部部长,为上海工人运动作出了贡献。他是中国早期的工人教育家。1926年,他与杨贤江一起创建了商务印书馆儿童学校。1927年,当北伐深入浙江时,他煽动当地武装起义以响应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浙江省国民党政府通缉,要在钱塘江沿岸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他加入“左联盟”,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之后是鲁迅,深受鲁迅影响。他被捕入狱两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签署宣言,参加各种抗日组织和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投身于反对内战和独裁的民主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宣传中国文学,六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刘家思说:“我之所以研究魏,是因为魏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的创作贯穿“五四”后近50年,涉及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儿童文学等多种文体,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成就。”
这一点已经被鲁迅多次肯定
与鲁迅也有一场争论
作为五四时期的第一代作家,魏在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多次受到鲁迅的赞扬。
刘家思说,鲁迅多次肯定魏,高度评价他的文学作品。魏·的小说《离开黄昏的小镇》由鲁迅编辑,发表于1926年出版的半月刊《莽原》第12期。1935年,鲁迅在编选中国新文学第二辑小说时,专门介绍了这部小说:“当时介绍的新作品是魏描写农村沉闷气氛的作品:《离开黄昏的小镇》。1928年,魏出版了《七书自传》,鲁迅称之为“佳作”。1930年,魏的长篇小说《保姆》问世,受到鲁迅的肯定和鼓励。
魏也和鲁迅争论过。1935年4月,魏发表了一篇杂文《让我们谈谈他的小说《莫赠》被左翼文学杂志《文学》拒绝的事》。他嘲笑杂志的编辑,尤其是茅盾。
5月,鲁迅在《文学月刊》上发表《文人看不起别人》一文,点名批评魏。5月5日,鲁迅在《文学月刊》第4卷第6期上发表了《再论“文人相轻”》一文,批评魏·“只唱自己喜欢的,不唱自己不喜欢的,不唱自己讨厌的”。7月1日,魏发表文章《明辨是非,热心惩恶》,回应鲁迅的批评,于是论战正式开始。7月15日,鲁迅写了《三篇论文》,尖锐地批评了魏。10月,魏给鲁迅写了一封信,陈述他的看法。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四日,《鲁迅日记》记载了这件事:“我早上收到魏的信。“争论到此结束,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此变得疏远了。后来鲁迅在编《街亭小品文两集》时,把魏的文章附在他的《文人论世三论》之后,作为“参考书”。
刘家思认为,魏与鲁迅的争论是“士不如人”。从表面上看,这是由魏的文章《我们谈谈卖文章》引起的,但其内在原因仍是一个谜。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魏金枝对鲁迅的崇敬。作为一个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魏心中对鲁迅充满了敬佩和感激,鲁迅精神始终影响着他。
鲁迅和茅盾
构成浙江文学的完整世界
刘家思在专著中对魏的文学作品分八个部分进行了评论,认为魏的小说是“浙东文化孕育的现代文学精灵”、“压抑沉闷的乡土小说”、“人性化的左翼革命小说”、“讽刺批判的民族灾难小说”、“讽刺鞭挞的新写实小说”和“赞美向往的当代小说”,高度赞扬了魏的文学成就。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认为,《刘家思在浙东山区的美学表达——魏小说创作研究》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好书。
“魏是五四第一代作家,中国最成功的农民作家,五四新诗坛的重要诗人。他的小说创作成就最高。在20世纪20年代,他的乡土小说可与台静农相媲美。他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的代表作家,与张天翼同名。他的左翼小说开辟了革命小说人性化的新途径,纠正了左翼小说公式化和概念化的弊端。他的小说善于叙事,有很强的文体感,吸收了鲁迅的艺术营养,突破了鲁迅的模式,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性。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50年的发展历程刘家思说道。
20世纪40年代,著名作家汤涛在论及民族文学风格时,对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率先倡导,刘半农、叶圣陶、朱自清、周作人、废名、台静农、张天翼、魏等人的民族风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魏对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家思认为,魏的乡土小说创作开辟了现实主义与抒情性相结合的道路;左翼小说开辟了人性化革命小说的道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小说形成了戏剧讽刺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小说形成了主流话语与民间情感融合、避免公式化的审美取向。魏的小说创作形成了浙东山区的文坛,与鲁迅的鉴湖流域世界和茅盾的西湖、上海、浙江都市文坛相结合,形成了20世纪完整的浙江文坛。它与老舍的《北京皇城下的文学》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一起,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地理版图。
我市著名诗人东方豪说,魏在“五四”时期进入文坛,起初主要写新诗。1921年,魏、王敬之、柔石等人在浙江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团体“陈光学会”,1924年后加入“湖滨诗社”。他的诗歌形式自由,情感真挚,意境阴郁,风格清新质朴。他的诗,如《泉水》和《春天的蝴蝶》,至今仍有影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文学编辑、大学教授、学者魏是中国近现代农民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绍兴人不会忘记这样一位文学大师。
边肖:主任周能兵黄方静
标题:谁知道魏?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