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弘扬文化”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之一。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八八”战略,注重保护、传承和提升,重塑城市文化体系。今年3月以来,市文史委员会和《绍兴日报》联合推出了“绍兴文史百镇赋”系列大型报道,对绍兴各镇(街)的文化历史脉络进行了探索和梳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刊将从今天起发表一篇报道,介绍“绍兴文史百镇赋”系列报道的创新实践。
今年3月以来,文史委员会和《绍兴日报》联合推出了“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迄今为止,浙江东部古运河沿线已有28个城镇(街道)被报道。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绍兴文史百镇赋”将以文史为切入点,挖掘、整理和展示全市118个城镇和街道的文化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绍兴的文化历史名片,培育和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新时期的精神彩虹。
7月1日,省委书记、宣传部部长葛批准了“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她指出,这是一项集人文性、史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文化工程,是对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一次很好的挖掘和梳理。该报告具有良好的创意策划、良好的组织形式和良好的沟通效果,值得借鉴。
为此,省政协研究小组专程赴绍兴考察“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活动。研究团队认为,这是对CPPCC文化历史工作的有益探索,有助于文化浙江的建设。
事实上,大型系列报道《绍兴文史·百镇赋》也探讨了改革开放40年来绍兴镇街发展的文化因素。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卢少阳表示:“这一探索在中国的地级媒体中开创了先例。”
探索灿烂的地域文化
几千年来,绍兴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地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和文化底蕴。
绍兴有118个城镇(街道),它们的湖光山色、园林城镇、特色产品、传统民居和文化遗产构成了一幅崭新的时代画卷。
“绍兴文史百镇赋”报告团从柯桥区钱清镇出发,踏着浙东古运河的足迹,开始了一次测量文史的报告之旅。在为期两年的时间里,报告小组还将寻找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各镇(街)的文化遗产、风土人情、地方风光和文化亮点,以及省会岳的迁徙路线。
“将城镇(街道)的发展变化置于历史背景中,探索前进的足迹,感受人文精神和文化力量,更好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向上、向上的文明乡村风格。”“绍兴文史百镇赋”意义重大,对弘扬绍兴历史文化遗产、推进农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看到《绍兴文史百镇赋》和《魏稷山丰》对稷山街文化的精确提炼,岳城区稷山街玉玲村的村民产生了共鸣。作为大禹的后代,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这里的历史和环境。“通过实地考察和精确的语言,梳理和探索提炼城镇和街道的地域文化,对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严李茂说:
CPPCC副主席冯建荣是绍兴文史专家。在他看来,绍兴文史百镇赋大型系列报道是新时期文史工作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地方文史精华,有力地推动了党中央的工作,也实现了CPPCC文史研究工作从传统的‘三亲’(个人经历、个人新闻、个人经历)向‘三文’(文化、文物、文学)的转变。从里到外,从上层到基层。”
“自该报告发布以来,发布的主题就像一本正在慢慢展开的区域性文化书籍。”《友谊日报》对这组大规模报道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探索农村振兴的动力
乡镇是中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一端与城市相连,另一端与农村相连。怀乡、记乡音、忘乡愁,关系到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和文化保护,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和乡镇的发展方向。
《绍兴文史百家乡赋》的访谈报告,不仅梳理了乡镇的脉络,也反映了乡镇依托历史发展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在钱清镇,人们看到了小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东圃街,人们看到了黄酒镇的悠久历史;在东莞街,人们看到了一个宜居、创意、适宜旅游的“梦幻水城快乐东莞”...
“通过‘绍兴文史百真赋’,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发展,也看到了其他城镇(街道)的发展。”柯桥区钱清镇九岩村退休教师高祖禹说,“绍兴文史百镇赋”让每个人看到了家乡的历史人文魅力,唤醒了乡愁,为农村振兴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现实依据。希望更多的人能从《绍兴文史百镇赋》中发掘乡村复兴的力量,了解优秀城镇和街道的发展理念和实践。
岳城区城南街道党工委书记罗方圆表示,“绍兴文史百镇府”是绍兴融入全省“大园林”建设、帮助农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省大型园林建设动员部署会上,重点提到了四条“诗化道路”,即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和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和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与绍兴密切相关。
事实上,《绍兴文史百镇赋》展示了推动农村振兴的文化动力。在这些城镇中,美在于人文,乡村文化现在充满活力;美丽在于时尚,家庭风格是道德的;美丽在于乡愁,历史背景是继承的。
增强宝贵的文化自信
记忆一镇一乡的概况,追溯一镇一乡的渊源,描述一镇一乡的风俗,不仅为先人先贤立碑,也为时代精英唱赞歌。它还为大众讲述了过去的平凡和地方特色,传承了历史和文脉,展示了乡镇的形象和实力。
"城镇(街道)的历史背景也是城镇(街道)的凝聚力."据柯桥区安昌街的文史爱好者李先生介绍,《绍兴文史百镇赋》的报道让人感受到了乡镇的记忆和乡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变迁。它充分发挥了学习历史的作用,增强了地方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
柯桥区柯岩街的中小学校早年就一直在探索本土文化教育。学校教师在柯岩编写了当地教材,让中小学生熟悉家乡的历史和人文。爱好越南文化研究的单建新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绍兴文史百镇赋》是一本浓缩版的地方教科书,能够激发远道而来的旅行者和当地人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
无论你去哪里,你家乡的风景,你家乡的记忆,还有当地的风味总能触动你的心弦。
读完《绍兴文史百镇赋》,许多人都知道著名演员六岁孩子的祖籍是稻穗。6月27日,6岁的孩子回到稻穗,寻找祖先和亲人,为稻穗的发展提供建议。六岁的孩子建议道会依托深厚的人文优势,挖掘当地人文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上虞区道圩街文化站站长马德良说,增强文化自信就是让更多人认识到文化资源是社会发展更有价值的资源。
边肖:童陈博文华
标题: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工程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