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和《当代海军》...每天阅读军事报纸上的黑白字,王为民就像回到了军队,充满了力量。他关心国家事务、海军发展和军队生活。69岁时,他已经脱下海军制服42年了,但他的灵魂仍留在他学习和战斗的战舰上。“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准备为国家冲锋陷阵!”虽然里面装满了银子,但这位口齿不清的老兵坚定地说。

从未“退役”的老兵

退休42年

坚持每天看军事报纸

前天10点钟,王为民像往常一样走到他的门前,从报纸盒里拿出一叠厚厚的军用报纸。然后他回到客厅,贪婪地阅读。午饭时,王的妻子一连给他打了三次电话,但他都没听见。“每次都是这样。只有当我拿走他的报纸时,他才会过来吃饭。”王妻嗔怪地说。

从未“退役”的老兵

“军事报纸是我每天必读的。通过它,我可以了解军队里发生了什么。如果有一天我不读它,我会感到不舒服。”老王告诉我,他每天至少花三个小时看报纸。有时候,当他看到一些好文章时,他会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回到了军队。很多时候,他直到清晨才放弃。

从未“退役”的老兵

在王为民的家里,一整间屋子堆满了成捆的报纸,其中许多是黄色的,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他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他剪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关于军事题材的诗歌和散文,以及关于重大军事事件的新闻报道。

从未“退役”的老兵

这些充满深情的文章和带有墨香味的军事报纸是这位42岁的老兵和军队之间最强有力的“纽带”。

1968年,刚刚从稷山中学毕业的王为民应征入伍,来到厦门,在6340号海军护卫舰上当了一名雷达兵。在海上,他和他的战友们以苦难为荣,以船为家,以大风大浪磨砺勇气,让自己的心吞下山川。只要他有空,他就会急切地从报纸上汲取营养,了解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学习和掌握国防知识,并了解雷达技术的应用...

从未“退役”的老兵

报纸滋养了年轻的王为民的每一个细胞,他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他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凭借渊博的知识和新鲜的文学才华,王为民成了军中著名的“才子”。他以“夏海”的笔名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并在黑板报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从未“退役”的老兵

如果你不放弃,总会有不同。1976年11月,27岁的王为民不情愿地走出6340号护卫舰,从厦门退役,回到绍兴老家,在城南镇人民武装部工作。

人们会回来,但他们的内心总是担心军队。幸运的是,人民武装部有军事报纸。因此,王为民把阅读军事报纸作为每天的必修课,以了解军队中发生的事情。即使出海后,他也没有失去这个习惯。他订阅人民解放军日报、人民海军日报等。他每年自费去邮局,订阅费是25年。“当我每天看报纸的时候,我总觉得我还在军营里生活和战斗;军队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军事技术训练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仍然在我的头脑和血液中闪耀和跳动……”

从未“退役”的老兵

军队教会了我太多

在王为民看来,当兵的八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养成的正直、责任感和责任感使他的生活和事业受益匪浅。"我这一生所取得的小小成就与部队的教导密不可分。"

从未“退役”的老兵

20世纪90年代初,王为民村的一家乡村外贸羽绒制品厂因管理不善而资不抵债。1993年,该乡决定让王为民当厂长。当太后得知此事后,她认真地告诉儿子,扔掉办公室的“金饭碗”,在这里穿“湿棉袄”,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是不合适的。然而,习惯于军队思想的王为民认为,这是组织的信任和上级的命令,他必须严格遵守。因此,尽管母亲劝阻,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来到了羽绒制品厂。

从未“退役”的老兵

参观完羽绒制品厂,一位姓罗的战友对说,如果你能把这个企业搞活,我就把“罗”字倒过来写。王为民认为这些问题是斗争的动力。上任伊始,他就制定了“一年理顺,两年转变,三年发展”的企业发展思路。

从未“退役”的老兵

此时,工厂已经半年多没有收到一个企业,员工们都在鬼混。为了应对这一现象,王维明亲自启动了资源开发业务。

1994年,王维明终于获得了第一笔出口业务,从事中俄易货贸易,他的客户是两个上海知识青年。对方要求王维明拿着合同进行贷款生产,然后在检验和装运后付款。

从未“退役”的老兵

许多人建议王维明要小心。如果这两个人是骗子,那就糟了。王维明向银行贷款,银行负责人说,为了不让你受骗,他不会借给你。“军队讲战略和战术,商场如战场也需要观察和判断。这项业务对工厂来说意义重大,不可轻易否认,但也不可轻易相信。”王维明回忆起当时复杂的心情。

从未“退役”的老兵

几天后,两位年轻的知识分子访问了绍兴,王维明陪同他们参观了秋瑾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等。在以一种雷达士兵的敏锐感觉观察了他们的言行之后,他断定这两个人绝不是骗子。随后,王维明向战友筹集了30万元,并立即投入生产。然而此时,交货时间已经不远了。

从未“退役”的老兵

环境越艰苦,就越能激发人们的战斗精神。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王维明像一个作战指挥官一样亲自安排每一个环节,没有放松每一个细节。他亲自开车去黑河几天,把货物安全地运送给顾客。本来根据合同,客户要等货后才能付款,但在验货后,他们当场满意地把一袋现金交给了老王。

从未“退役”的老兵

这一单生意开启了老王为民的事业。从那以后,他的生意越来越大,他的产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和许多其他国家。20世纪90年代末,他的职业生涯达到了顶峰。

从未“退役”的老兵

难以放弃的军事情结

现在,老王已经从公司退居二线了。当有空的时候,他会和他的同志们喝酒聊天,回忆他在船上的岁月,聊现代国家的军事实力。老王说,我们老战士聚在一起,谈论“天宫”升天,“龙”下海,航母试水等。感觉这个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深感自豪和欣慰。

从未“退役”的老兵

老王的军事情怀体现在许多细节上。例如,他院子的栅栏是蓝色的,栅栏上有白色的海鸥,他这样做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海军生涯的怀念。他还订购了一个大型远洋轮船的模型,并把它放在工厂门口。在他家里,有一艘一米多长的模型战舰,他把它擦得一尘不染。他曾经开了一家名为“元航”的餐馆,餐馆里所有的包厢名字都标有“海”的字样。闲暇时,他经常独自唱“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从未“退役”的老兵

“退休后,我总是准备好迎接祖国的召唤,回到部队为国家而战。”老王说,他也因为这个原因写了一个加入战争的决议,但现在因为多次搬迁,决议已经丢失。

从未“退役”的老兵

你不能在战场上负责。和平时期,老兵王为民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汶川地震期间,他默默捐款1万元;玉树地震期间,他将一车羽绒服直接运送到灾区;虽然他不再年轻了,但公共汽车上有老人,他会毫不犹豫地让座...

从未“退役”的老兵

作为一名士兵,我们应该永远让人们流血,并有一颗正义的心。王为民说,虽然他不是村干部,但他总是去劝阻和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或争斗。

6340护卫舰,很多年前就退役了,但是老兵精神永远不会消退!

边肖:徐承立文/照片陈文华

标题:从未“退役”的老兵

地址:http://www.sihaijt.com/sxzx/12818.html